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B卷
能力提升
考试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读2021年1月5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气压分布图(单位:hPa)(下图),1天后,A天气系统移动到北京,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条线附近,最可能形成暖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诗句描述的天气,与北京1月6日的天气最不相符的是(
)
A.大风起兮云飞扬
B.北风吹雁雪纷纷
C.暖风吹得游人醉
D.朔风卷地吹急雪
下图为某区域近地面示意图,虚线PQ为高压脊或低压槽,P地气压高于Q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若此时N地风向为西南风,M地风向为北风,则关于图中虚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半球的高压脊
B.南半球的低压槽
C.北半球的高压脊
D.北半球的低压槽
4.若此时N地为阴雨天气,M地为晴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该天气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
B.M地即将迎来降温和阴雨天气
C.PQ沿线盛行下沉气流
D.M、N两地气压相等,所以气温也相等
读北半球中低纬度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图甲所示季节各纬度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东南风
B.10°N—20°N盛行东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东北风
6.甲、乙两幅图反映的时间与P地季节对应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3月份,P地正值春季
B.图乙表示9月份,P地正值秋季
C.图甲表示12月份,P地正值冬季
D.图乙表示1月份,P地正值冬季
下图中甲、乙、丙、丁、戊示意我国某市5天的天气状况。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图中(
)
A.甲日为多云天气
B.乙、丙两日最高气温相同
C.戊日的气温日较差最大
D.丁日的最高气温为2℃
8.图示天气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
A.哈尔滨的12月
B.北京的11月
C.昆明的9月
D.乌鲁木齐的1月
9.图示5天的天气状况呈现了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过程,则其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戊
B.戊→丁→丙→乙→甲
C.乙→甲→丙→戊→丁
D.戊→丁→乙→甲→丙
西风分速是指各风向中西风的风速分量(数值大于0为西风,小于0为东风)。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南、北半球1,7月西风分速在不同纬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为南半球1月
②为北半球1月
③为南半球7月
④为北半球7月
B.①为南半球7月
②为北半球7月
③为南半球1月
④为北半球1月
C.①为北半球1月
②为南半球1月
③为北半球7月
④为南半球7月
D.①为北半球7月
②为南半球7月
③为北半球1月
④为南半球1月
11.导致南、北纬20°~30°地区1,7月东风都比较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表状况
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
D.洋流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Ⅰ)及图中甲、乙两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Ⅱ)。回答下题。
12.甲、乙两城气候类型不同,但夏季降水均少,共同的原因是(???)
A.受冷高压控制
B.盛行下沉气流
C.受信风控制
D.地处背风坡
13.造成甲、乙两城冬季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下图为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和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A.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地势起伏状况
15.该季节(???)
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丁地盛行偏东风,高温多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下图为某年7月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
(1)推断甲地冷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6分)
(2)17日02时甲地出现大雾天气,分析产生大雾的原因。(9分)
(3)分析17日08时甲地大雾消散的原因。(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主导地位,锋面很少移动或处于来回摆动状态的锋叫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准静止锋之一,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的不太强的冷气团进入准噶尔盆地,形成冷锋后进而形成天山准静止锋。下图示意天山准静止锋。
(1)阐述天山准静止锋的形成过程。(6分)
(2)推测天山准静止锋活动的主要季节,并阐述理由。(6分)
(3)说明天山准静止锋影响的地区及可能带来的天气状况。(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马拉维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图1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该国A地多年平均降水资料图。
(1)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4分)
(2)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较多的原因。(4分)
(3)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与A地相比,B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及雨季长短,并分析原因。(6分)
(4)近年来我国对该国援助力度大,有许多中国工人来到该国务工,针对该国的自然环境特征,指出为保障身体健康,我国工人应重点防范的问题。(4分)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D;2.C
解析:1.丁线附近为低压槽,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时,北半球向右偏,南方的暖空气主动向北方的冷空气移动,形成暖锋,D正确。甲、丙线为高压脊线,不会形成锋面,乙线附近,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形成西北风,是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为冷锋。
2.根据材料,A天气系统(冷锋)1月6日到达北京,冷锋过境时,会有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所以最不相符的是C,C正确。
答案:3.D;4.B
解析:3.本题考查气压系统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M地风向为北风,N地风向为西南风,根据M地和N地与PQ线的相对方位可知,M、N两地的风向都是由两侧吹向PQ线,说明M、N两侧的气压值高于PQ线,该虚线为低压槽。根据虚线为低压槽,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N地形成西南风,风向向右偏,故判断位于北半球。故选D。
4.本题考查锋面气旋。N地附近出现了阴雨天气,说明低压槽附近出现锋面;P地气压高于Q地,说明该低压槽位于低压中心的左侧,形成冷锋天气系统,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说明N地为冷锋的锋后,说明锋面向M地方向移动,即向西北方向移动,A错误;M地即将迎来降温和阴雨天气,B正确;低压槽沿线盛行上升气流,C错误;M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N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不一定相同,温度应不同,D错误。
答案:5.B;6.C
解析:5.根据纬度位置判断出N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M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做题时,可根据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判断出时间。图甲中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南,为冬季,0°—20°N受东北信风控制,30°N—40°N受西风控制。
6.图甲中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南,为冬季,图乙中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北,为夏季。
答案:7.C;8.B;9.D
解析:7.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甲日为中雨天气,A项错误;乙、丙两日最低气温相同,均为-1℃,最高气温丙日高于乙日,B项错误;戊日的最高气温约为14℃,最低气温是3℃,气温日较差约为11℃,通过计算可知,这5天中戊日的气温日较差最大,C项正确;丁日的最低气温为2℃,最高气温为10℃,D项错误。
8.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哈尔滨的12月、乌鲁木齐的1月因纬度较高,日最低气温一般在-5℃以下,A、D项错误;昆明纬度较低,9月最低气温在0℃以上,C项错误;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其11月的天气状况与图示状况最相符,B项正确。
9.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温暖晴朗;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据图可知,戊→丁→乙(丙)→甲气温不断降低,甲日气温最低且有降雨,说明甲日为冷锋过境时;乙日为多云天气,丙日为晴朗天气,因此判断丙日为冷锋过境后。结合选项可知,D项正确。
答案:10.A;11.C
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西风分布广且风力大,冬季风力更大,所以①为南半球1月,③为南半球7月,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夏季西风带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所以②为北半球1月,④为北半球7月。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11.本题主要考查风的形成过程。南、北纬20°~30°地区1,7月东风都比较强,是因其主要受低纬信风的影响,而低纬信风的形成主要与大气环流有关,与地表状况、海陆分布、洋流关系很小,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12.B;?13.C
解析:12.甲、乙两城气候类型虽然不同,但地理位置接近,都位于30°N~40°N大陆西岸,因此大气环流形势相同,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两城均少雨。副热带高气压带为动力因素形成的高气压带,为暖高压,故A选项错误。近地面高压为下沉气流形成,也因此导致干燥少雨,故选择B。
13.根据上题分析,甲、乙两城冬季均受西风带控制,但两城冬季降水量差异明显。据区域图分析,甲、乙两城河流流向不同,甲城南部的河流西流入海,乙城附近河流东流入湖,表明甲、乙两城之间有分水岭,可能有山脉分布。即甲城冬季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而乙城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选择C。
答案:14.C;?15.D
解析:14.从图中可知,甲地盛行西北风,其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赤道低气压带也向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故选C。
15.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季节甲地盛行西北季风,但西北季风从低纬海洋吹来,不可能寒冷干燥,是高温多雨的天,A错误;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不可能影响到乙地,B错误;丙地是地中海气候,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C错误;丁地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东风,高温多雨,D正确。故选D。
16.答案:(1)降水天气;气温下降;气压降低;风速变化不明显或稍有增加。
(2)水汽条件:降水过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大;冷却条件:夜间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气温降低使水汽凝结成雾;层结条件:形成逆温,大气稳定;风力条件:甲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
(3)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增温,逆温层消失;甲地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速增大,大雾消散。
解析:第(1)问,甲地冷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应从晴雨、气温、气压、风速等方面进行推断。甲冷锋出现在7月份北方地区,由于空气较湿润,因此过境时应该会出现降水天气;冷锋过境时,冷气团取代暖气团,气温下降;冷锋所在的低压槽来临,因此气压降低;图中显示,甲所在低压槽两侧等压线疏密变化不大,因此风速变化不明显或稍有增加。
第(2)问,甲地产生大雾的原因应从水汽条件、冷却条件、层结条件和风务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水汽条件来看,17日甲地刚刚经历过降水天气,降水过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大,相对湿度高;从冷却条件来看,17日02时为夜间,夜间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降低速度和幅度较大,从而使水汽凝结成雾;从层结条件来看,天气晴朗,夜间近地面迅速降温,从而形成逆温现象,大气稳定,不利于雾的消散;从风力条件来看,图中显示,17日02时甲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第(3)问,甲地大雾消散的原因应从气温、对流、风力等方面进行分析。17日08时,太阳达到较高的高度,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增温,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减小,雾滴蒸发消散;随近地面气温升高,逆温层消失,对流运动加强,有利于雾的消散;图中显示,此时甲地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速增大,因此大雾被风力吹散。
17.答案:(1)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的不太强的冷气团进入准噶尔盆地,与当地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锋面在行进中受到天山阻挡,移动速度减慢,徘徊不前,形成准静止锋。
(2)冬春季节。理由:冬春季节,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的冷空气频繁地东进、南下。
(3)影响地区: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可能带来的天气状况:降温、多雾、多云、阴天、雨雪天气。
解析:本题以天山准静止锋为背景材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第(1)问,由材料信息可知,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的不太强的冷气团进入准噶尔盆地后,与当地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锋面在行进过程中受到天山阻挡,移动速度减慢,锋面徘徊不前,最终形成天山准静止锋。第(2)问,天山准静止锋活动的主要季节为冬春季节。理由是冬春季节,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的冷空气频繁地东进、南下。第(3)问,天山准静止锋会影响天山北坡以及新疆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受天山准静止锋影响的地区可能会出现降温、多雾、多云、阴天、甚至雨雪天气。
18.答案:(1)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2)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A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
(3)B地年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到达B地时受山地抬升作用,产生大量降水。
(4)中暑;晒伤;蚊虫叮咬;野生动物(猛兽)侵袭;疫病等。
解析:第(1)问,由经纬度位置可知,A地位于热带,全年高温;由降水资料图可知,A地干湿季分明,故A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第(2)问,图中A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1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A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第(3)问,本问主要从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分析。第(4)问,该国纬度低,全年高温,应注意防中暑;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应注意防晒;雨季湿热,要防蚊虫叮咬;防野生动物(猛善)侵袭;预防疫病等。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A卷
基础夯实
考试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图为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5—9日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状况是(
)
A.不断变大
B.不断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该地5—9日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气团是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相似的大团空气。冬季影响我国的气团主要有西伯利亚气团、热带海洋气团。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气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团内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B.暖气团的气温比冷气团高
C.冷气团比暖气团湿润
D.海洋性气团比大陆性气团易产生降水
4.冬季影响我国的西伯利亚气团(
)
A.属于暖气团
B.属于海洋性气团
C.与我国北方降温天气有关
D.使我国北方空气变得湿润
下图是常见的天气系统,不同的天气过程与天气系统有关。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关于上图天气系统的判读对应正确的是(???)
A.A是反气旋B是气旋
B.A是低压系统B是高压系统
C.C是暖锋D是冷锋
D.C是准静止锋D是冷锋
6.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A天气系统中心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B.图B天气系统中心控制下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C.图C中乙地此时是阴雨天气
D.图D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
读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下图),回答下题。
7.图示时刻石家庄和合肥相比可能(???)
A.石家庄气温高,天气晴朗
B.合肥气温低,气压高
C.石家庄有降雪,气温低
D.合肥有暴风雪,气温低
8.此时,北京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偏北风
C.西南风
D.正南风
读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9.图中①处降水偏少的原因是(
)。
A.多上升气流
B.多下沉气流
C.多气旋控制
D.寒流影响
10.图中②处的盛行风向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图1为某地气候统计图,图2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为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气压带或风带是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列气候类型中,与该地气候类型成因类似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下题。
13.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南风
B.偏东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4.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15.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东南丘陵,4、5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华北平原,3、4月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空气质量指数用于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指数越高则大气污染越严重。如图示意北京时间2020年5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
(1)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并说明理由。(6分)
(2)指出丙地的天气特点,并在下面两幅图中分别用箭头标出影响其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和垂直气流运动方向。(9分)
(3)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某同学推测丁地未来几天空气质量指数比较高,试说明理由。(6分)
17.下图为2019年11月29日20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7分)
(1)说出甲地的天气,并解释其成因。(8分)
(2)阐述图中锋面系统带来的降水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9分)
18.下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局部海陆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其气流运动方向,并描述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6分)
(2)说出图1中甲、乙两时间点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原因。(6分)
(3)简述图2中B地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5分)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D;2.A
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5—6日(或7日)气温日较差变小,7日之后气温日较差变大。
2.由图可知,5—9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总体呈减小趋势,且天气经历了晴—多云—阴—晴的变化过程,说明该地这几日可能有冷锋过境。
答案:3.D;4.C
解析:3.气团内部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相似,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气团向比它暖的下垫面移动时,称为冷气团,气团向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时,称为暖气团,暖气团的气温不一定比冷气团高;通常,来自海洋的暖气团较湿润,带来诸多水汽,而来自大陆的冷气团较干燥;海洋性气团比较湿润,大陆性气团比较干燥,海洋性气团更易形成降水。
4.冬季,来自内陆的西伯利亚气团温度较低,属于冷气团和大陆性气团,A、B项错误;冷气团可以使到达地区变冷,西伯利亚气团与我国北方降温天气有关,C项正确;西伯利亚气团属于大陆性气团,空气比较干燥,D项错误。
答案:5.B;?6.D
解析:5.图中A为低压系统,是气旋;B为高压系统,是反气旋。故B项正确,A项错误。C是冷锋,D是暖锋。故C、D项错误。所以选B。
6.暖锋过境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图,图D为暖锋天气系统,故D正确。图A天气系统中心控制下的地区多阴雨天气;图B天气系统中心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冷锋降水位于锋面附近和锋后,乙地位于冷锋前,因此为晴朗天气。故A、B、C错误。所以选D。
答案:7.C;?8.B
解析:7.根据图示的等压线和锋面分布判断,石家庄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且为雨区位置,故此时气温下降,可能出现雨雪天气;而合肥位于暖气团一侧,则天气晴朗,气温较高。
8.根据图示等压线分布,近地面的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可以判断出此时北京的风向。
答案:9.B;10.A
解析:9.根据图示纬度,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可知图中①处对应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受其影响降水偏少。
10.读图可知,图中②处位于40°S~60°S,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范围内,盛行风向是西北风。
答案:11.D;12.B
解析:11.结合该地气温和降水量特征可知,该地高温期少雨,低温期多雨,雨热不同期,故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图2中表示西风带的是④,D项正确。
12.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北纬30°—40°之间的地区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大陆西岸形成地中海气候。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故热带草原气候也是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类似,B项正确。
答案:13.A;?14.B;?15.A
解析:13.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相关知识。读图分析,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成偏南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4.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图中L天气系统为气旋,气旋中心气流被迫上升,形成强降水。根据解读,L到甲地距离约为100km,L到达甲地大概需要12小时左右,即14日18时左右到达甲地,选项中最接近该时刻的是14日19时,会形成暴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气压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气压低;近地面气温低,气流下沉,气压高。东南丘陵4、5月份开始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的影响,东南沿海气压升高速度大于内陆,所以东南气压高、西北气压低,A正确;华北地区3、4月主要受亚洲高压影响,与图示等压线分布不符,D错误;根据解读,西北部气压低,说明气温高,同理可知东南部气温低。而根据已学的全球气压分布,7月份亚欧大陆内部为低压中心,我国气压分布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降低,可判定图示气压形成于夏季,B、C错误。故选A。
16.答案:(1)甲地大于乙地。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故风速较大。
(2)晴朗干燥
(3)丁地即将经历冷锋过境,会带来大风天气;丁地正值春季,此时又受暖气团影响,空气和土壤较为干燥,大风天气易产生扬尘,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风速的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由图可知,甲地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速更大。
(2)本题考查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同时考查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本题先根据冷锋和气压中心的相对位置判断丙地是高压中心(反气旋),北半球的高压中心,气流在水平方向顺时针辐散,垂直方向下沉。
(3)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影响。从材料中可知空气质量指教越高污染越严重。春季天气较为干燥,土壤比较松散,冷锋过境带来大风天气,容易产生扬尘,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17.答案:(1)甲地天气晴朗、风力小;受高压系统控制,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冷却凝结,成云致雨、风力小。
(2)增加土壤水分;减少病虫害;降低冻害风险。
解析:(1)读图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可以判断,甲地天气晴朗,风力小(无风)。因为甲地位于高气压中心位置,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大气稳定。
(2)读图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可以看出,图中锋面系统是冷锋,即将影响华北平原地区,会带来降水天气,华北地区耕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发达,水资源不足,水资源成了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该冷锋系统带来的降水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减少病虫害,降低冻害风险。
18.答案:(1)名称:赤道低气压带。气流运动方向:气流(受热膨胀)上升。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2)差异:甲时间点气压带偏北,乙时间点气压带偏南。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气候特征: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原因:全年受西风控制。
解析:第(1)问,由图中A气压带位置可知,A气压带是位于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常年受其影响的地区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第(2)问,全球气压带、风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甲时间点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乙时间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偏南。第(3)问,由图可知,B地位于欧洲西部,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了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