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位置
第1课时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题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上、下”“前、后”的含义,理解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会辨认和区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2018年10月份,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线正式通车了,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座全长55公里的大桥吧。(出示图片)
大家看一看,在桥的下面正有一艘万吨巨轮穿过,桥的上面有什么?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上、下、前、后”。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情境图。
1.学生根据轮船、火车、汽车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
提问:火车在汽车的什么位置?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和机会。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进行订正。
2.学生根据轿车、卡车和客车的位置关系认识“前、后”。
提问:轿车在卡车的什么位置呢?轿车的后面还有什么?
师:一般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面,背对的方向叫做后面。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和机会。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进行订正。
3.根据教材第9页情境图,同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提出关于“上、下、前、后”的问题,另一人回答,看谁提的问题多。(轮流提问)
四、巩固练习
1.数学小游戏:整理桌面。(教材第9页做一做)
教师发出口令:把数学课本放在桌面上;
把作业本放在课本下面;
把铅笔盒放在课本上面;
……
2.数学小游戏:
教师发出口令:请×××前面的同学起立;
请×××后面的同学举起手;
请×××后面的所有同学起立;
……
3.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题。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可以请学生提出关于位置的问题。
五、拓展提升
请你将下面的物品贴在方框中适当的位置上,然后根据你贴的图讲一个故事,要用到“上、下、前、后”。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二第3题。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有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加深对空间位置的理解。
学生通过讲故事,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卡车在火车的上面;
小轿车在卡车的前面;
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卡车在小轿车的后面;
轮船的上面有火车。
客车的前面是卡车。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中完成的,学生对于上下位置在生活中接触较多,学习起来没有难度。
不足之处:教师在语言叙述顺序上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叙述看到的画面。
教学建议: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描述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