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5用数学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5用数学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07:3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时
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8及练习一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画)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3.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教学例8。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指名回答,说想法。教师引导:方法一:排除法。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用手比划),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像旗杆这样比较高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当选择合适单位时,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熟悉事物作比较,然后进行区分比较、判断,这样才能选出合适的单位。2.你还能举出用“米”作单位的物体吗?(学生举例)3.除了用“米”作单位的物体,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用“厘米”作单位的?小组交流,汇报。小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引导:60米有多长?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长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独立完成,指名说说判断理由。五、拓展提升下面这把尺子的刻度已经磨损了,只剩下4个刻度,用这把尺子可以直接量出几种不同的长度?6种,分别是1厘米、6厘米、8厘米、5厘米、7厘米和2厘米。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具体情境中要以生活常识为依据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一第9~11题。
回顾旧知,为新课做铺垫。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运用自己熟知的一定长度(一拃、身高)做标准去比较或推测,渗透测量思想。以学生熟悉的物体长度做标准,回到情境中对问题进行解答。用长度表象解决问题,使学生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让学生以生活常识为依据,进一步深刻认识米与厘米。
板书设计
用数学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例8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充分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结合生活常识作出判断,使他们深刻的认识合理使用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会正确选用单位。不足之处:学生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晰,词不达意。教学建议:更加深刻的理解各类方法,并归纳整理成简洁的语言运用于方法指导教学中,以使课堂教学达到更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