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1.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能够根据其中的挫折总结出相应的经验教训(唯物史观)
2.知道在1956-1976年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与成就分别是什么。(时空观念)
3.通过阅读、观看文字与图片史料探究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取得成就的原因。(史料实证)
4.梳理清楚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历史解释)
5.意识到虽然社会主义建设历经波折,然而在这过程当中我们依然取得了方方面面的成就。从而感悟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在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难点:“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1.中共八大(1956年)
◎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致开幕式,号召“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问题1:八大对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问题2:这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问题3: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
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意义:
双百方针成为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影响:
①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的扩大化了。
4.失误的探索
(1)表现: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的表现:表现: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高指标带来高估产,各地掀起虚报高产浪潮。
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
(2)评价:
①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②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5.政策调整
其基本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3)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的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4)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5)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二、文化大革命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过程:
(1)1967年春夏
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2)1967年初
“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
(3)1971年9月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
(4)1972年
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
(5)1975年
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6)1976年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3.认识:
材料:坚硬的历史正在反思之盐的催动下溶解。44年后,终于有红卫兵向多年前被自己或“战友们”扇过耳光吐过唾沫的老师们道歉。和解与道歉发生在这样一群老人之间:程璧,北京外国语学校退休教师,86岁;关秋兰,北大附中退休教师,81岁;李煌果,北京矿业附中退休教师,79岁。在他们的对面是当年的学生,申小珂、胡滨和郭灿辉(化名),他们都已超过了60岁。…这份名单还可以列得更长。在1966年,“文革”初肇,以中学生为主力的红卫兵暴力迅速席卷整个中国。在程璧们所在的北京,据官方数据统计,仅被红卫兵打死的人数即达1772人……现在,曾经的红卫兵们要向多年前被自己或“战友们”扇过耳光吐过唾沫的老师们道歉。
——网络新闻
结合材料,认识“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性质:“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材料1从“一五”计划开始的
20多年时间里,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按不变价格计算,1952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679亿元,1976年增加到2943.7亿元,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工业领域:
(1)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材料2
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
(2)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2.科技和国防领域:
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材料3
1976年与1965年相比,拖拉机、手扶拖拉机产量增长5.7倍和65倍,农业用电增长4.7倍,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拥有量增长4.9倍,农用化肥每亩施用量增长2.1倍。1977年和1965年相比,全国农田灌溉面积增长41%,全国机电排灌面积和水电站机电总装机容量分别增长355.58%和643%;1975年全国机井数比1965年增长935.89%。
——《中国农田水利》
材料4
抗自然灾害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以全国受灾面积基本相同的1976年与1965年相比,成灾面积由53.9%下降到26.9%。
——《建国三十年国民经济统计提要》
3.农业领域:
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教育和医疗领域: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5.时代精神:
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
6.外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
(1)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探究: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教训:
1.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2.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3.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认清国情,实事求是
5.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本课小结
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
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特点:在曲折中发展
1、1956-1976年,中国共产党进行哪些成功的探索?又有哪些失误?
正确探索:
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2)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挫折失误:
1)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