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3练习课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3练习课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07:3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练习课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一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单位间的进率,并会正确地换算。
2.能正确地计算出经过的时间。
3.通过贴近生活的实际素材,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时、分、秒,大家都学会了有关时间的哪些知识?把你整理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以小组为单位回顾整理,然后指名汇报整理结果。
二、针对练习
教师课件出示:
1.你会填吗?
(1)毛毛刷牙需要2(
)。
(2)爸爸每天工作8(
)。
(3)课间休息10(
)。
(4)妈妈做晚饭用了20(
)。
(5)我朗诵一首诗用了15(
)。
2.你会算吗?
3时=(
)分
5分=(
)秒
(
)秒=2分
1时20分=(
)分
90秒=(
)分(
)秒
师生共同总结:计算1时20分等于多少分时,先把1时换算成60分,再加上20分,得到80分。计算90秒等于多少分多少秒时,想90秒超过一分钟了吗,超过了多少,也就是把90秒分成60秒和30秒,也就是1分30秒。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9题。
学生思考,和同桌交流是怎么想的,再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9时15分+25分=9时40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1题。
(1)让学生观察“蓝天小学作息时间表(上午)”,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讨论、交流。
(3)选出代表,集体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如:同学们做眼保健操用了多长时间?
第二节课结束到第三节课开始,经过了多长时间?
四、拓展延伸
1.一根木料截成6段需要25分钟,那么截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6-1=5(次) 25÷5=5(分) 5-1=4(次) 5×4=20(分)
2.一人唱一首歌需要2分钟,5人合唱这首歌需要多长时间?
2分钟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时间与我们赛跑,大家要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解决问题时,更要灵活。
六、作业布置
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更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树,思路更清晰。
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例子,让学生学会估计时间的长短。
通过基础知识的针对练习,加深对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掌握。
用亲身经历的事情,解决与经过时间有关的问题,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互换,练习环节中,充分利用生活的素材,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不足之处: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渗透不够。
教学建议:合理安排时间,调整教学结果,巩固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