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5页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1时=60分和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掌握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的方法,会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2.培养学生养成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会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兄弟三人手拉手,从早到晚一起走。(打一物)
师:这“兄弟三人”是什么?
学生猜。(“兄弟三人”分别指时针、分针和秒针)
师:你对它们了解多少?和大家说一说吧!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秒针响一下是1秒;1分=60秒。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两个钟面上的时刻,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时钟上的时间。
师提问:我们早上8:10上课,8:45下课,这一节课一共多长时间,你会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时间的换算。
师提问:1时=(
)分
1分=(
)秒
学生齐答。
师: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不要误认为是100。
课件出示例1
2时=(
)分
师: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呢?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讨论、思考、交流后,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可能会说:
1时=60分,2时就是2个1小时,也就是2个60相加,所以是120分。
钟面上的时针会走两个大格,分针就会走2圈,也就是120分。
课件出示:
60秒=(
)分
2分=(
)秒
3时=(
)分
3分=(
)秒
1分40秒=(
)秒
1时10分=(
)分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全班交流并订正。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2.经过时间的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
5页例2。
师:从给出的画面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学生说一说。(小明7:30离家,7:45到校)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师出示问题: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
方法一:一分钟一分钟地数。
方法二:因为离家和到校都是7时多,所以只看分针。分针从6走到9,一共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方法三:因为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15(分)。
方法四:用到校的时刻减去离家的时刻,7:45-7:30=15(分)。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
5页做一做。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订正。并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五、拓展提升
1.足球赛从下午3时开始,到下午4时50分结束,经过了(
1
)小时(
50
)分钟。
2.丫丫下午4:15放学,到家时正好是4:30,她在路上用了(
15
)分钟。丫丫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她从4:40开始写作业,5:25写完,写作业一共用了(
45
)分钟。同学们,你的习惯和丫丫一样吗?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一第4、8题。
从学生喜爱的猜谜游戏开始,复习旧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时、分、秒之间的进率问题一直是一部分学生容易出错的,多练习,帮助学生加强对时间的感性认识。
从生活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总结归纳计算简单经过时间的方法。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例1
2时=(120)分
1时=60分
60+60=120(分)
例2
离家
到校
7:30
7:45
45-30=15(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从整体角度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比较适当。通过学生猜谜语,自己想一想,在学生间的交流中学会了知识。
不足之处:最后的拓展提升,没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衔接不太好。
教学建议:放开手,该让学生自己完成的,就交给学生自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