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分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5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1.计算下面各题。
×
×50
×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1.2
0.4
3.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怎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小数。3.导入:我们已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小数。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5中的条件: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
。松鼠欢欢身体长2.1dm,松鼠乐乐身体长2.4
dm。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获取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想解决的数学问题。(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2.列式解答。(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根据信息,列式为2.1×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尝试计算并汇报计算方法。方法一:可以把2.1化成分数,这个题目就转化为分数乘分数。方法二:可以把
化成小数,这个题目就转化为小数乘小数。思考:是不是这两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小数乘分数的题目?因为所有的小数都能化成分数,所以方法一都适用;但有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方法二只适用于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题目。(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根据信息,列式为2.4×
。学生可能会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想分数乘整数时,是怎样进行约分的,这道题能不能也这样约分。当学生有所发现后,让学生尝试计算,并汇报交流。思考: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小数乘分数的题目吗?3.回顾总结。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小结: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适用于所有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要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练习二第2题。五、拓展提升
1.
一瓶水有0.5
L,第一次喝了0.15
L,第二次喝了余下的
,哪次喝的多?0.5-0.15=0.35(L)
0.35×
=0.15(L)两次喝的同样多。2.修一条长12.6
km的路,第一天修了2.6
km,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第二天修了多少千米?12.6×
=5.4(km)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要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二第1、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同桌讨论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理解题意,列出式子。独立列式后尝试计算。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分数乘小数例5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2.1×
=
×
=
(dm)
2.1×
=2.1×0.75=1.575(dm)(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2.4×
=
×
=
(dm)
2.4×
=2.4×0.75=1.8(dm)2.4×
=2.4×
=1.8(dm)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是让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并动手验证。整个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不足之处:
复习旧知识的力度不够。在学习新知识时,有一部分学生在小数和分数互相转化时易出错,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在课前,发挥小组检查的作用,复习小数和分数的转化,为这节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