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9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经历解题过程,掌握解题方法及步骤,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题方法,能熟练地画出线段图,并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构建分数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先找出下面各题中单位“1”的量,再填空。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还剩下(
);水结成冰,体积增加
,冰的体积是水的(
);一袋大米还剩
,用去了这袋大米的(
);甲数比乙数多
,甲数是乙数的(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例9。1.学生读题后,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注意深入理解:“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其中单位“1”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用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和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做比较。由此可以得到,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
1+
。2.分析与解答。(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题目中把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和青少年进行比较,要用两条线段来表示。画线段图时,把单位“1”的量画在上面,比较量画在下面。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5份,婴儿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的部分相当于5份中的4份。(2)学生结合线段图,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并汇报。方法一:先求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
方法二:先求出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多跳的次数,再求出婴儿
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再求出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75+75×
75×
1+
=75+60
=75×
=135(次)
=135(次)小组内交流讨论并总结“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1±几分之几)。3.回顾与反思。回顾整个解题过程,建立解题构架。如何检验你的答案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方法进行检验。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做一做。这是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5题。五、拓展提升
1.在期中考试中,奇奇的数学得了96分,语文成绩比数学低
。奇奇的数学和语文共得了多少分?96+96×
1-
=184(分)2.商场某款衣服进价240元,加价
后销售。元旦搞促销活动,降价
销售,现在这款衣服的售价是多少元?240×
1+
×
1-
=268.8(元)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三第4、6、7题。
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2)
例9
方法一:75+75×
方法二:75×
1+
=75+60
=75×=135(次)
=135(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交流对题意的理解,自己尝试画图,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归类整理,使理解程序化。不足之处:这节课内容和上节课的知识有相关联的地方,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做到新、旧知识的对比迁移学习。这样就不能做到整体知识的系统性。
教学建议: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迁移学习,让学生懂得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进一步深化知识。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