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7.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7.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13:2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训练28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
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在自然条件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
B.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
D.不同物种的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  )
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
B.使种群间雌雄个体失去交配的机会
C.使不同种群各自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3.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
A.生活在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食草动物
B.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C.种植在同一块地里的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
D.培养在同一培养皿中的大小两种草履虫
知识点二 物种形成的过程
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地理隔离
C.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蠖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蠖
6.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知识点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7.关于共同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无益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8.地球上已有的生物约200万种,其中只进行无性生殖的原始种类不过1%~2%,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类占绝对优势。关于这一事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有性生殖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
B.有性生殖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C.有性生殖出现在真核细胞起源之前
D.有性生殖形成合子,丰富了子代的遗传信息
能力提升
9.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的把其分隔成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  )
A.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
B.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
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
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
10.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11.狼和鹿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12.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如图),下列对现代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等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 
)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13.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图1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图2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
14.人们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用S表示。在下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三个群体中,最可能出现新种的是
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值的变化实质是反映了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是________的结果,这种作用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4)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
个性拓展
15.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不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得到的后代是几倍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与一般物种形成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哪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和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图),请在下图填出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B 4.B 5.B 6.B
7.D 8.C 9.A 10.D
11.D 12.D
13.(1)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 ③基因频率 (5)遗传
14.(1)c 变异类型最多,有可能出现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形成新种
(2)a 群体性状与1.5亿年前的群体p最相似
(3)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
(4)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15.(1)普通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2)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
(3)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八倍体 此物种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产生生殖隔离
(4)①突变和基因重组(或可遗传的变异) ②种群基因频率 ③生殖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