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基础夯实_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基础夯实_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10:5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基础夯实
—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单元测试卷
(时间:
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浩瀚的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氯化钠
B.氯化镁
C.氯化钙
D.水
2.“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
A.熟石灰
B.碳酸钾
C.乙醇
D.烧碱
3.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海水淡化的是(
)
A.蒸馏
B.沉降
C.过滤
D.吸附
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粗盐称量
B.粗盐溶解
C.浊液过滤
D.蒸发结晶
5.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B.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
D.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食盐水清洗
6.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D.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7.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8.下列利用海洋资源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
A.海水引入盐田进行晒盐
B.利用潮汐发电
C.工业废水直排入海水稀释
D.合理开发利用海底“可燃冰”
9.海水综合利用流程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从母液中可进一步制得金属镁
B.①处操作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还含有杂质
D.析出粗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10.M是一种金属元素,与其他几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见下表:
难溶
难溶
易溶
易溶
易溶
根据信息,判断下列反应肯定不能发生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乙可能是饱和溶液
C.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D.丁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
12.在盐场,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盐田内海水在这一过程中(
)
A.水的质量不变
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
13.下列关于碳酸钠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构成:含有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B.性质:与碱类似,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用途:用于石油精炼、粗盐精制、人造纤维、玻璃生产等
D.生成:工业用联合制碱法获得
14.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蒸发结晶
B.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是多级闪急蒸馏法
C.海底蕴藏的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干冰
D.利用海水涨落推动水轮机转动,从而可以发电
15.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8-3-1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对下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溶液X中只有一种溶质
B.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更易吸收气体
C.步骤Ⅲ的操作是过滤
D.该条件下的溶解度比的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6.(12分)粗盐中除了含有NaCl外,还含有等可溶性杂质。同学们为了得到更纯的NaCl,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若将步骤④和⑤顺序颠倒会引发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
(3)沉淀B中除了含有以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滤液乙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17.(16分)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据图回答:
(1)流程Ⅰ中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和,二者加入顺序能否颠倒?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流程Ⅰ过滤得到的沉淀成分有________。
(3)如果不将氯化铵作为目标产品,即加入氨气不是为了生成氯化铵,那么,氨气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工业生产纯碱的流程中,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的碳酸氢钠达到一定浓度时,会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8.(12分)向200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反应过程中滴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的值是_____________。
(2)原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2.答案:B
解析:熟石灰、烧碱属于碱;乙醇不属于盐;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
3.答案:A
解析:将海水蒸馏,能将水从海水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海水淡化,故A正确。
4.答案:B
解析:A项,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左物右码”;C项,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D项,蒸发结晶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答案:D
解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均不与食盐水发生反应,食盐水不能除去水垢,D错误。
6.答案:A
解析: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硏磨细,应用研钵和研杵进行,A错误。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溶解,B正确。称量精盐前,可用玻璃棒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C正确。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D正确。
7.答案:A
解析:A、,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答案:C
解析:工业废水常常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海水会引起海水的污染,故C项做法不可取。
9.答案:D
解析: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粗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10.答案:D
解析:M是一种金属元素,由于无法确定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是否排在氢前,所以其可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A错误。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MO与反应生成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难溶于水,不能与氯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肯定不能发生,故D正确。
11.答案:B
解析:甲变化为乙,溶液的质量减小,没有晶体析出,说明甲烧杯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A错误;乙转化成丙后析出晶体,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正确;丙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一定是饱和溶液,C错误;丙和丁均为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错误。
12.答案:B
解析:海水中水分蒸发的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随着海水中水的蒸发,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直到达到饱和状态后,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B正确。
13.答案:B
解析: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A正确、B错误;碳酸钠可用于石油精炼、粗盐精制、人造纤维、玻璃生产等,故C正确;工业可用联合制碱法获得纯碱,故D正确。
14.答案:C
解析: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从海水中获得粗盐主要利用阳光和自然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基本原理是蒸发结晶,A正确。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是多级闪急蒸馏法,是利用减压时水的沸点降低,使热盐水依次流经若干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逐渐蒸发降温,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水,B正确。海底蕴藏的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不是干冰,C错误。海水涨落的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利用海水涨落推动水轮机转动,可以发电,D正确。
15.答案:A
解析:溶液X中一定含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故A错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更易吸收气体,故B正确;通过步骤Ⅲ可以将溶液X和碳酸氢钠固体分离,该操作是过滤,故C正确;该条件下的溶解度比的小,因此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故D正确。
16.答案:(1)
(2)过量的氯化钡不能被除去
(3)
(4)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的素养。(1)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2)若将步骤④和⑤顺序颠倒会引发的后果是过量的氯化钡不能被除去;
(3)向滤液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除去硫酸钠,生成沉淀硫酸钡,加入过量碳酸钠除去氯化钙以及过量的氯化钡,生成沉淀碳酸钙和碳酸钡,因此沉淀B中除了含有以外还含有;
(4)滤液乙中含有氯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因此含有的阴离子有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17.答案:(1)不能;如果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和新生成的氯化钙无法除去
(2)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3)使溶液显碱性,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4)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小
解析:(1)流程Ⅰ中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和,二者加入的顺序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和新生成的氯化钙无法除去。
(2)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流程Ⅰ过滤得到的沉淀成分有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3)氨气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4)工业生产纯碱的流程中,碳酸化后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氯化铵的原因是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小。
18.答案:(1)5.91
(2)解:设原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3.12%。
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20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97,则60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97×3=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