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黄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8 09:3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遗产是乡村公共文化的宝贵资源。乡村文化遗产是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民创造并保存下来的文化资源,除了一些私人拥有的历史建筑、古墓葬、家谱等,它们大多天生具有公共文化性,其保护、传承、利用、发展工作也是乡村全体村民共同的责任和可以共同分享的成果。江苏太仓的淀山湖、电站村,张家港的永联村,福建龙岩的下寨村,贵州凯里的麻塘村等都注意大力发展以文化遗产为基本要素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等方面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
文化遗产是聚人心、美家园、倡文明的重要内涵。我国各地许多乡村都有数百年甚至千年的开发历史,形成了一个个有特定内涵的聚落风貌、居住环境、耕作传统、乡土知识、工艺美术、生活礼俗等文化遗产的复合体系暨乡村文化共同体,让人们产生了文化认同、家国情怀和邻里文明。调查可知,在江西婺源重视保存传统徽文化的乡村,湖北郧西善于活化利用“七夕”文化的乡村,苏浙地区大力保护利用江南水乡文化的乡村,都可以看到那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与村民的现代生活有机交融,相得益彰。有的乡村不仅确保了本地村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而且还吸引了不少城市居民到村里休闲、创作甚至长期居住,乡村振兴的目标也得以实现。
文化遗产是兴产业、创品牌、促发展的坚实依托。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背景的乡村各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能够为开辟农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民致富及农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如江苏宜兴有诸多的紫砂工艺村、苏州有很多刺绣工艺村、杭州附近有不少茶业文化村、四川凉山有“火把节”文化村、南京六合有农民画艺术村等,这些地区的乡村利用各种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形成文化传承、品牌创造、产品营销、文化旅游、乡民致富乃至乡村振兴的多赢局面。
当然,调查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不少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乡土建筑、古树木、古桥、历史水利设施等被拆毁;一些地方拆了老建筑,迁走原居民,建起仿古村,还美其名曰“旧貌换新颜”;也有一些地方不善于挖掘利用特色文化遗产资源,任其自生自灭,保护利用都不成功。
在调查中认识到,乡村如果失去文化遗产的滋养,就失去了故事,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吸引力和文化自信,评价乡村公共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就会完全单一化、城市化。可以说,“万村一貌”的结果对乡村振兴而言不是福音,而是一种损害。在未来万年积淀、千年流淌的中国乡村文化遗产及其作品和产品会随着新技术、新需求的强大支撑而产生巨大的价值。为此,我们呼吁: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乡村振兴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摘编自贺云翱《乡村振兴要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材料二: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当下的生活中,我们已经无法绕开生态文明这一话题,也促使着人们重新思考和审视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
自然生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在我国长期的农业文明发展进程中,如何维持人口与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的平衡关系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只有在生计可持续的前提下不断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乡村聚落才能够继续发展。千百年来,这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观念与实践延伸和渗透进乡村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是乡村遗产得以产生的基础,也是乡村遗产生态价值的重要体现。
贵州的山地聚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选址、营建到生产活动、日常起居,从风俗礼仪到审美信仰,都表现出与大自然的广泛联系,其所具备的生态内涵需要人们去挖掘、整理和转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山地聚落的传统信仰,认为大自然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神灵的世界,只有谦恭地对待自然,约束和节制一切破坏自然的行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稳定的发展。以今天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观念与实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其所表达的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却是人们应该重视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也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把人也视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就没有理由去剥夺别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山地聚落发展出的生态观,前提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养活众多的人口,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形成一种合作约束的机制,没有共享的精神,也很难抵御自然风险,防范挥霍无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乡村遗产所具有的生态价值不仅仅指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同样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共享精神。
贵州的山地聚落本身仍面临着生存和发展问题,应该给予生活在其中的人群以更多的关怀和尊重。离开了对人的关注,遗产的传承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于很多问题都无从谈起。从外部干预的视角来看,对当地生态资源的利用和转化,应该避免造成社会文化变迁过快、过激的情况,避免过度的消费和损耗,进而谋求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杜晓帆《生态文明时代乡村遗产的生命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文化遗产都具有公共文化性,是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宝贵资源。
B.杭州附近的茶业文化村、贵州凯里的麻塘村等,是利用文化遗产兴产业、创品牌、促发展的典型案例。
C.乡村聚落仍面临生存和发展问题,只有在生态可持续的前提下适应和改造自然,才能继续发展。
D.在生态文明时代,要使乡村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需要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以更多的关怀和尊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可通过调查一个村的聚落风貌、居住环境、耕作传统、乡土知识等,来了解这个村落的文化遗产状况。
B.把对村落文化遗产资源的衡量评估纳入乡村公共文化发展评价体系,可以使评价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多元、丰富。
C.当今为促进山地聚落稳定持续发展,我们需谦恭地对待自然,约束和节制一切破坏自然的行为。
D.只有做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人与人合作共享,生态文明时代的乡村遗产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乡村文化遗产范畴的一项是(????????)
A.胶州市东小屯村的“跑秧歌”
B.潍坊市东峪古村内的阁门楼
C.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
D.滨州惠民县仿明魏集古村落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某地为了保护乡村遗产,振兴乡村,综合调研后,决定对本地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村落进行规划建设。请你结合材料有关内容,给当地政府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除夕的夜
阿?
?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他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C.“街道两旁大商家……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叔以官卒。太史公曰:孔子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A.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B.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C.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D.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迁,指官职的调动或升官,本文取前者意。贵右贱左,故称贬官为“左迁”。
B.赭衣,在古代是囚犯穿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后来借用为囚犯的代称。
C.景帝,这是用谥号来指称帝王,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庙号、年号等来指称。
D.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禄”,地位不同,称呼也就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田叔为人率直,清廉公正。他以严谨廉洁为追求,喜欢与有名望的人交游,被层层推荐给赵王张敖,任职郎中,因德行突出而得到赵王看重。
B.田叔忠诚侠义,不惧死亡。高祖傲慢无礼,赵王臣属阴谋刺杀却被发觉,赵王被逮捕时,田叔甘冒罪及三族的威胁,装扮成家奴追随赵王。
C.田叔为官有才,善于理事。他被赵王张敖推荐给高祖时,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相,施政才能被皇帝赞赏。
D.田叔处事圆通,柔中带刚。田叔刻意公开袒护鲁王,从而使鲁王羞愧而自愿偿还百姓;又故意不在馆舍休息,以此来讽劝鲁王不要大肆游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②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
(5)田叔替景帝调查袁盎被刺杀的事情,景帝为什么称他“大贤”而任命他为国相?
四、古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2)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曹操化用古语,以山和海作比喻,表明自己渴望延揽人才的深意。
六、选择+简答
?
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①_______________。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吧,北方的住屋,并不同南方的摩登都市一样,用的是钢骨水泥,冷热气管;一般的北方人家,总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墙;上面花厅内都有一张暖坑,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带明窗,窗眼里糊着薄纸,薄纸内又装上风门,另外就没有什么了。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乌乌在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若是喜欢吃吃酒,烧烧羊肉锅的人,那冬天的北方生活,就更加不能够割舍;酒已经是御寒的妙药了,再加上以大蒜与羊肉酱油合煮的香味,简直可以使一室之内,涨满了白蒙蒙的水蒸温气。玻璃窗内,前半夜,会流下一条条的清汗,②_______________。
(1)下列各句中与文中画线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A.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C.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D.晴空之下,牛儿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成:“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2020年的最后一天,由张履谦、余梦伦、钟山、范本尧等多位航天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学者联合中国航天报社等机构评选出的2020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和世界航天十大新闻“刷屏了”。两个榜单上,嫦娥五号和北斗三号无疑是“最耀眼的双子星”。
????????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①???????。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②?????。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京举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无论是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还是北斗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决战决胜,③????????,每一步都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1)为上文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句意完整,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请为上面的新闻拟写标题,要求不超过10个字。
七、材料作文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读书,杨绛是这样比喻的:
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为读书则可以变换骨相。
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读书的意义何在?许多哲人不断自省,在阅读中追问自己,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答案都不一而论。在风雨飘摇的中国,周恩来的答案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在当今社会,有人为了提升学位读书;有人为了获取功名读书;有人为了使事业发展,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过于功利的厚黑学,处世学上。今天许多人更认同杨绛先生的那句话: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于读书,你有怎样的故事、感悟、思考呢。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湖北省黄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答案】
D
C
D
(4)①首先点明乡村文化遗产是乡村公共文化的宝贵资源;
②进而从“聚人心、美家园、倡文明的重要内涵”和“兴产业、创品牌、促发展的坚实依托”这两个方面,来说明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③接着从反面点出一些地方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不善于挖掘利用特色文化遗产资源的现象;
④最后呼吁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5)①民生:要调动当地村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加强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还要从各个方面强化村民对乡村建设的参与感、认同感,共担责任,共享成果;要与农民的现代生活有机交融,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②经济:发掘当地特色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特色品牌产业。
③文化:不盲目拆建,合理地保护利用文化资源。
④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走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考点】
筛选并整合信息
概括内容,归纳要点
理解概念、句子含意
分析论证结构
探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都具有公共文化性”错误。材料一表述为“它们大多天生具有公共文化性”。
B项,张冠李戴。从材料一“贵州凯里的麻塘村等都注意大力发展以文化遗产为基本要素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等方面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文化遗产是兴产业、创品牌、促发展的坚实依托。……如江苏宜兴有诸多的紫砂工艺村、苏州有很多刺绣工艺村、杭州附近有不少茶业文化村、四川凉山有‘火把节’文化村、南京六合有农民画艺术村等”可知,贵州凯里的麻塘村不是利用文化遗产兴产业、创品牌、促发展的典型案例。
C项,“在生态可持续的前提下”错误。根据材料二“只有在生计可持续的前提下不断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乡村聚落才能够继续发展”可知,应该是“在生计可持续的前提下”。
故选D。
(2)C项,“约束和节制一切破坏自然的行为”错误。材料二表述为“以今天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观念与实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其所表达的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却是人们应该重视的”。
(3)材料一中“乡村文化遗产是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民创造并保存下来的文化资源”界定了文化遗产的内涵。
D项,“仿明魏集古村落”是仿造的,不是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民创造并保存下来的文化资源。
(4)阅读文本可知,材料一第一段点明“乡村文化遗产是乡村公共文化的宝贵资源”;第二段阐述了“文化遗产是聚人心、美家园、倡文明的重要内涵”;第三段阐述了“文化遗产是兴产业、创品牌、促发展的坚实依托”的观点;第四段概述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的现象,不善于挖掘利用特色文化遗产资源的现象。第五段发出呼吁“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乡村振兴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由上可知,第二段第三段都阐述的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可以合并。综合以上分析,整理答案即可。
(5)回答本题时,要以材料为依托,找出材料中以文化遗产振兴乡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据此提出合理建议即可。从材料一“其保护、传承、利用、发展工作也是乡村全体村民共同的责任和可以共同分享的成果”“可以看到那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与村民的现代生活有机交融,相得益彰。有的乡村不仅确保了本地村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而且还吸引了不少城市居民到村里休闲、创作甚至长期居住,乡村振兴的目标也得以实现”可以概括出在民生方面的建议,另外,当地村民作为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还需能够调动其积极性,加强其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从材料一“这些地区的乡村利用各种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形成文化传承、品牌创造、产品营销、文化旅游、乡民致富乃至乡村振兴的多赢局面”可以得出在经济方面的建议。从材料一“也有一些地方不善于挖掘利用特色文化遗产资源,任其自生自灭,保护利用都不成功”“乡村如果失去文化遗产的滋养,就失去了故事,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吸引力和文化自信,评价乡村公共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就会完全单一化、城市化”可以得出在文化方面的建议。从材料二“但是其所表达的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却是人们应该重视的”“对当地生态资源的利用和转化,应该避免造成社会文化变迁过快、过激的情况,避免过度的消费和损耗,进而谋求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可以得出在生态方面的建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案】
D
A
(3)①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的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儿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内心的哀伤。
②用寒冷的气候反衬出(突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4)①“我”为老伴儿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儿,寻找老伴儿喜欢吃的菜,而老伴儿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儿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
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素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儿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
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饭菜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看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
【考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
艺术特色(小说)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小说)
个性化创意解读(小说)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分析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儿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
(2)A项,“‘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分析有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同时也在参与其中,和其他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因此,“我”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
(3)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可以从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对人物形象塑造、对主旨表达等方面的作用来进行思考。本题可从渲染寒冷的环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形象特征的角度作答。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渲染了寒冷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儿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内心的哀伤。“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两句用寒冷的气候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4)解答此题,要联系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等角度来阐述人物身上体现的人性之美。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有“我”,除夕夜为安慰妻子,冒着大雪,去寻找老伴儿喜欢吃的菜;有“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请“我”喝酒,帮“我”指路,祝“我”老伴儿早日康复等;有“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帮“我”烧菜,饭菜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有“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不收其车费,看大娘进了进站口才离开;还有“我”病重的妻子,自己已经病危,还劝“我”“你一定要好好活着”。以上出现的人物,有的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有的为人热心,救助危难;有的待人细心,体贴入微。在他们的身上都体现了浓浓的人性美,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D
A
C
(4)①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竟是如此对待您,请求您准许我们造反。
②鲁王多次派人请他去休息,他终究不肯去休息,说:“我们鲁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能独自到馆舍中呢!”
(5)因为田叔查清了案件的事实,认定了梁王有罪责;又给皇帝处理此案提供了周全妥当的建议,使皇帝不会陷入维护国法和不使太后悲戚的两难境地。
【考点】
文言断句
古代官职
姓名称谓
内容概括与分析
文言翻译
内容理解
【解析】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田叔为人正直苛刻,并以此自得,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任职几年,他峻切刚直清廉公平,赵王虽赏识他,却没有来得及提升他。恰逢陈豨反叛,汉七年(前200),高祖前去诛讨,途径赵国,赵王张敖亲端食盘献食,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当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竟是如此对待您,请求您准许我们造反。”赵王臣下就私下里互相谋划弑杀皇上。恰巧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这时汉朝又下诏书说:“赵国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头发,颈上带着刑具,假称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赵王张敖得以释放出狱,就进言推荐田叔等十多人。皇上全部召见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田叔做汉中郡守十多年。几年后,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吴国丞相袁盎,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告。汉景帝说:“梁王有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吗?”回答说:“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皇帝说:“有罪证吗?”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皇帝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如不伏法被处死,这是汉朝的刑法不能实行啊;如果他伏法而死,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这又是您的忧虑啊!”汉景帝非常赏识他,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田叔刚刚到任,多位百姓主动找他,状告鲁王夺取财务的事情。田叔抓住为首的二十个人,每人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手心二十,对他们发怒说:“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怎么敢毁谤君主呢!”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从内库中拿出钱来让国相偿还他们。田叔说:“大王自己抢夺来的,却让国相去偿还,这(会显得)君王做坏事而国相做好事,国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于是鲁王就尽数偿还给百姓。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鲁王。鲁王多次派人请他去休息,他终究不肯去休息,说:“我们鲁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能独自到馆舍中呢!”鲁王因为这个缘故不再大举出外游猎。几年后,田叔在鲁国国相的任上死去。太史公说:孔子说“住到这个国家一定参与它的政务”,这样的话说的也是田叔吧!
【解答】
(1)该句译为: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鲁王。“鲁王好猎”意为“鲁王喜欢打猎”,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B、C两项。“相出”是主谓结构,“常”,副词,常常,应放在下一句句首,故“相出”与“常暴坐待王苑外”中间应断开,排除A项。
故选D。
(2)A项,“迁,指官职的调动或升官,本文取前者意”错误。文中“未及迁”意思是没有来得及提升他,所以此文中“迁”是“升官”的意思,不是“调动”。
(3)C项,“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相”有误,根据原文“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可见是皇上认为他的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且“先后”在原句中并未体现,原句封官的也不只是田叔,而是孟舒、田叔等十多个跟随赵王张敖的人。
(4)①“事”,侍奉;“备”,完备周全;“遇”,相待,接待;“请”,请求。
②“数”,多次;“休”,休息;“就”,前往,到。
(5)根据原文“死罪!有之”可知,景帝让田叔调查袁盎被刺杀的事情,他查清了事情的真相,并且有罪证证明梁王有罪。而后他说“上毋以梁事为也”,劝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理由是“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田叔认真分析了此案,认为若处理不当,要么会有损国法,要么会让太后过于悲伤,所以他提出了较为妥当的方法,因此景帝称赞田叔“大贤”,任命他为国相。
四、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
A
(2)①拟人:“怕愁贪睡”“自恐”赋予梅花人的情绪,写出梅花晚开的特点。
②用典:结尾化用前人诗句,点明梅花高洁脱俗的品格;
③对比:把梅花和桃杏对比,写出梅花高洁,不随流俗的孤高姿态;
④比喻:用“玉肌”“酒晕”比喻梅花白里透红的颜色;
⑤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考点】

小说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错误,从诗中来看,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的红梅高洁脱俗,如“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前一句写红梅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后一句写红梅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而诗人在诗中以“红梅”自况,表现诗人的高洁。故选A项。
(2)本题考查学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考生要先了解咏物诗中常用哪些手法来塑造事物的形象,然后再分析诗句。“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怕愁贪睡”“自恐”是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洁冰清的容颜不合时尚,受到世人猜忌。此处写出了梅的意态宛然,愁情荡漾。“怕”、“贪”、“恐”、“故作”,等字,将一枝红梅描摹的像人一样生动。红梅也怕愁、也贪睡、也懂入时、也知“故作”。姿态性情,无不毕现。这些都应是人的性情,却都被安在红梅的身上,可孰料这么一来,却将红梅不愿与俗芳同艳、却又故作俗色与群芳相处无间的性情表露出来。“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这是把梅花和桃杏进行对比,以“尚余孤瘦雪霜姿”写出梅花的高洁孤高,勾出了梅的神韵,道出了梅的本来气质。“孤瘦”,点出花朵稀疏俊逸,格调孤傲不群的特性。“雪霜姿”是梅品格本质所在,此时,尽管故做红色,然而傲雪霜的风姿犹存。。“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酒晕”“玉肌”使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梅花白里透红的颜色;“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从诗歌的注释来看,此处化用石曼卿的典故,点明梅花高洁脱俗的品格。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咏物诗是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此类诗歌标志如下: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内容情感:此类诗歌的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情感上,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此类诗歌常用手法: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五、情景默写
【答案】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跬,以,尊,酹。
六、选择+简答
【答案】
D
(2)①从句式看,原句使用倒装,强调了冬天屋里的温暖让作者无比眷恋。②原句使用修饰语“呜呜”“在叫啸”等,形象地描写出了北平的冬天寒意逼人。③原句能更好地承接上文,在简陋的房子里感受到暖意;同时引领下文,西北风的强劲带来满身灰尘。
(3)①使人感受得最彻底②后半夜就变成了花色奇异的冰纹
【考点】
修辞手法的辨析及运用
赏析句段
语境填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画线句子“酒已经是御寒的妙药了,再加上以大蒜与羊肉酱油合煮的香味,简直可以使一室之内,涨满了白蒙蒙的水蒸温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酒”比作“御寒的妙药”。
A项,排比,“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构成排比。
B项,拟人,说“白花”“羞涩”,赋予“白花”以人的情感。
C项,讳饰(婉曲),“死”不直接说,而委婉地说“停止思想”。
D项,比喻,把“草”比作“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故选D。
(2)作答本题,从根本上就是鉴赏原句的妙处。从句式上看,原句“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呜呜在叫啸的西北风”使用倒装,这种句式就是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用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本句强调冬天屋里的温暖让作者无比眷恋,这一点是改句不能达到的。从词语使用的角度来看,原句使用修饰语“呜呜”“在叫啸”等,形象地描写出了北平的冬天寒意逼人,更能强调冬天屋里的温暖。改句删去了这两个词,在表达效果上就弱化了很多。从结构上看,原句能更好地承接上文,上文中提到“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在语意上是一致的;而下文“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故原句也能引领下文,语意连贯。
(3)这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写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第一处,结合上文“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分析可知,此处的语境义要落在“幽闲”,根据我们对北方冬季气候以及北方人的生活习惯的了解,此处可填写“使人感受得最彻底”。第二处,结合上文“玻璃窗内,前半夜,会流下一条条的清汗”分析可知,因为有“前半夜”的引领,故下半句应是描写“后半夜”玻璃窗内的变化,因为北方天气寒冷,窗上会有“窗花”出现,故此处可填写“后半夜就变成了花色奇异的冰纹”。作答时,注意字数的要求。
【答案】
(1)①九天揽月②北斗闪耀③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行稳致远、可圈可点
(2)北斗、探月“三步走”圆满收官
【考点】
语境填句
一句话概括内容
标题拟写
【解析】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语段阐述的是嫦娥五号和北斗三号的杰出表现,语段的风格比较活泼生动。
第①空,位于句首,且后面是句号,根据所在的位置,可以判断,本句具有概括性。可以依据后文的内容进行概括。后文主要介绍“嫦娥五号”所取得的成就,在切合语段的风格,此处可填写“九天揽月”之类的句子。
第○空,可以根据第①空进行判断,此处可填写“北斗闪耀”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此处是概述嫦娥五号和北斗三号的意义,此处可填写“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行稳致远、可圈可点”之类的句子。
(2)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之拟写标题的能力。
本段文字属于新闻,要先找到主体事件,然后抽取主要信息,拟写标题。通读材料可知,主体事件应是: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故可拟写:北斗、探月“三步走”圆满收官。
注意字数的限制。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材料作文
【答案】
例文:
读书的意义
与书为友如同与人为友,我们应该选择最好的书。一本好书就像一个好朋友,从它那里我们能吸收到很多好的东西。在书
的身上能寻找到在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课外所找不到的欢乐。在书的海洋中畅游既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又是一种知识上
的收获。书是灯塔,给大海的孤帆引导方向:书是翅膀,载着奇异的幻想在蓝天中飞翔:书是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
人生是一叶在大海中颠簸的小舟,成才是遥远的彼岸,读书是桨;人生是一圈漫长的马拉松;成才是远方的终点,读书是
助跑线;人生是初生的小雏燕,成才是空中的浮云,读书是风。
才是读书人心中恒定的梦想,而要想成才,最佳的途径唯有读书。
书是人类思想的宝库,它沉淀了世界伟人的沉思感悟,它向我们阐述人生哲理,它向我们展示人心的真善美,灵魂的高贵
与丑恶。
读书增长我们的智慧。在语文的殿堂中游览,我们观赏陶渊明的朵朵菊花,龚自珍的点点落红;“天生我材必有用”使我们明
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催我们奋进。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我们发现数字的奥秘,几何的趣味,掬取思维的浪花,谱写
运算的旋律。在书山中攀登,我们不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
读书陶冶我们的情操。读《哲学辞典》,我们接触伟人的深邃思想,领悟世间百态的道理;读《沉思录》,我们可以静下
心来深深思考,用透彻的眼光看待周边的事物;读《菜根谭》,我们学会做人,懂得修身养性,做洁身自好的高尚者。
读书使人成才。毛泽东“为伟大的新中国而读书”,不分日夜地苦读《孙子兵法》,最终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救人民
于水深火热之中,开辟了新中国的道路。相反的,天资过人的方仲永,自幼就才华横溢,但因他在后来并无读书巩固,最终光
芒消退,沦为庸人。由此便能看出读书的重要性。
作为祖国下一代的接班人,即将升起的太阳,我们这代学生被寄予厚望,并享受着优越的学习条件,但有些学生不思上进
,将读书视作儿戏,这是何等愚妄。我们应鄙弃这种学习态度,用书本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在这个知识堆砌的年代里,我
们只有从书本中汲取知识,收获智慧,才能成才。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体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名人对读书的看法:杨
绛把读书看成拜师访友,是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的读书,对于自己不理解,不感兴趣的书籍,不想看就不看,选
择自己喜欢的书籍。三毛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容貌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曾国藩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人的骨相,即胸襟和
谈吐。第二部分,由上述材料引发思考,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读书的意义何在?
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要结合自身和身边的实际情况,从深层次剖析读书对人成长的作用,这样才能体现出作文的深度。
【立意】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读书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
B.诗书继日长;
4.多读书,读好书;
5.读书,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6.读书是一种美的享受;
【素材】1.勤奋读书,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千年古训,也是传统美德。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
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告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要多读书,韶华易逝,光阴荏苒,不要错过阅读的
好时光。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样是告诫人们在少年时,如果不努力,不珍惜时间,那么到老的时
候就会后悔。
2.“书到用时方恨少”也是在阐明学无止境的道理。如今,在政府创建书香社会的大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书店到处
都有,您是否还在坚持读书呢?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翰墨书香,让读书
成为我们时代的风尚。
B.在书的引导下,我领略了人间的沧海桑田;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明白了什么是付出,什么是回报,懂得了什么是泪水,什
么是欢笑。书是生活丰富多彩,书中有黄金屋。书是人的益友,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第3页
共16页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第2页
共1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