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初考试高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拉开了行星探测的序幕。右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1-2题。
1.“天问一号”探测器上升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增→递减→不变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2.图示①层大气
A.其厚度两极地区比赤道地区大
B.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易发生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D.其厚度夏季午夜最大
右图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读图回答3-4题。
3.与M地相比,N地
A.气温高、气压低
B.气温低、气压高
C.气温高、气压高
D.气温低、气压低
4.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上海市在进行城市新规划设计时,决定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大搞植树造林。读右图,完成5-6题。
5.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市区出现降水的频率高且强度非常大
B.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释放的废热增多
C.臭氧层被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多
D.城市水域面积小,但空气湿度更大
6.根据城市环流原理,上海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在
A.农村A
B.近郊区B
C.远郊区C
D.市区D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7-8题。
7.“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国道》),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
①②④
B.③⑤⑥
C.④⑤⑥
D.⑤⑥⑦
8.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水呈三态变化
B.使海平面不断上升
C.加速陆地冰川融化
D.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读右图,回答9-10题。
9.从①、②、③三地可能看到的典型景观依次对应的顺序是
A.草原、森林、荒漠
B.森林、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森林
D.森林、草原、荒漠
10.造成图中三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2020年11月1日,超强台风“天鹅”在菲律宾卡坦端内斯岛(14°N,124°E附近)登陆。受“天鹅”影响,附近的马荣火山发生大规模火山泥流,并掩埋了多处居民点。据此完成11-13题。
11.台风登陆时,该地
A.秋雨绵绵
B.狂风暴雨
C.落叶缤纷
D.炎热干燥
12.台风期间马荣火山地区多处居民点被掩埋,原因是
A.火山灰掩埋居民点
B.台风直接摧毁民居
C.火山爆发导致地震
D.暴雨引发了泥石流
13.应对台风和山区地质灾害,合理的行为是
①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监测信息
②在沿海平原,台风季减少外出
③野外露营时,在山脚处搭帐篷
④在山区,远离沟谷处躲避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右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
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15.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A.①
B.②
C.③
D.④
每一个承载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超过忍耐极限时,生态系统就会被损伤、破坏乃至瓦解。无论是自然生态系统,比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还是城市区域、流域等都存在环境承载力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17题。
16.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面临极限,某些部分甚至遭透支,其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
①土地资源
②交通
③科技
④水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日本地狭人稠,下列是其资源环境承载力有利因素的是
①资源
②科技发展水平
③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④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西部互利共赢之举。完成18-19题。
18.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
①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
②生态移民,助力海西农民迁居至浙江
③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
④招商引资,搬迁浙江IT企业扎根海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
A.人口密度大
B.经济规模小
C.土地生产力低
D.生产技术水平低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20-22题。
20.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农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⑥
21.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⑤
22.导致美国老年人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⑥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右图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等值线a、b、c的关系是
A.a>b>c
B.aC.a=b>c
D.a>b=c
24.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居住区,主要原因是该地
A.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居住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读甲、乙两图,完成25-26题。
25.图甲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图乙中的
阶段。
A.
I
B.I和Ⅱ
C.Ⅱ后期和Ⅲ
D.只有Ⅲ
26.图甲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某种重要现象,其成因不包括
A.城镇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镇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B.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
D.郊区生产协作条件更好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完成27-28题。
27.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A.植被丰富
B.河网密布
C.雨热同期
D.市场广阔
28.近三十年来,东北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向北推移,主要原因有
①气候变暖
②南水北调
③劳动力向北迁移
④科技进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阶段Ⅰ中,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
A.初期阶段
B.郊区城镇化阶段
C.逆城镇化阶段
D.再城镇化阶段
30.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南果北种”现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也是发展高附加值、高效农业的可行之路。目前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南方的火龙果、香蕉、荔枝、杨桃、木瓜等水果不断在北方的京、津、鲁、新等地开花结果。回答31-32题。
31.“南果北种”得以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
A.全球气候变暖
B.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C.国家政策的支持
D.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
32.与新疆塔里木盆地相比,在京津发展“南果北种”产业园的突出优势在于
A.光热充足
B.土地廉价
C.市场广阔
D.空气质量好
右图为某城市一年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及该市工业区划图,读图回答33-34题。
33.图示地区工业布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4.图中①-④工业,从环境角度考虑,最需要搬迁到⑤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类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力变化图,回答35-36题。
35.Ⅰ、Ⅱ、Ⅲ时期,影响该类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原料一交通一燃料
B.交通一燃料一市场
C.燃料一原料一市场
D.原料一燃料一市场
36.该工业最有可能是
A.制糖工业
B.普通服装
C.钢铁工业
D.精密仪表工业
随着世界范围内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的煤气净化技术已不能满足需要,显示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缺陷。下图为“焦炉煤气的干法净化生产流程图”。据此回答37-38题。
37.若W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A.水泥厂
B.钢铁厂
C.玻璃厂
D.砖瓦厂
38.该生产流程的优点有
①粉尘去除率高
②根本上缓解全球变暖
③热回收利用率高
④减少污染物质排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39-40题。
39.导致图中古城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恶劣
B.水源枯竭
C.交通变迁
D.商贸衰落
40.图中河流流域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①发展高耗能工业
②下游进行梯级开发
③发展节水型农业
④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图2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
,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
和
。(6分)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
岸,请陈述原因。(4分)
(3)某港务局拟在D、E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为什么?(4分)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毛笔制作已有1600多年历史。目前,其毛笔生产企业、作坊多达5000多家,毛笔产量占全国70%以上。文港镇从业人员有3万多人,其中毛笔技工1.2万人,是全国闻名的“华夏笔都”“中国毛笔之乡”。但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几十家,多以家庭作坊为主。文港镇欲以毛笔产业为龙头,推动区域整体发展,提出了“生产+互联网=在线定制”的发展思路。右图为文港镇周边环境示意图。
(1)简析文港镇成为“中国毛笔之乡”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6分)
(2)简述文港镇家庭作坊式生产的优势。(4分)
(3)推测文港镇提出“生产+互联网=在线定制”发展思路的理由。(4分)
43.右图是我国某城市布局简图,其中A、B为城市中的两地,有人据图做了如下判断和规划,你认为正确与否,并阐明理由。(12分)
(1)该城市的最大商业中心位于A处。(6分)
(2)该市规划建设一个专业化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有人认为最佳位置应该在B处。(4分)
(3)请指出图中布局不合理的一处。(2分)
答案:
1-5
DCBAB
6-10
BBDDB
11-15
BDBAD
16-20
CDACC
21-25
DAAAC
26-30
DCDAB
31-35
DCADD
36-40
CACBC
41、(1)乙
下蚀、溯源侵蚀
(2)D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E处。E处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河床较深,利于建港;而D处为河流凸岸,流水堆积,河床较浅,不利于建港。
42、(1)历史悠久,品牌效应显著;劳动力丰富、素质高;传承传统技艺,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及产品的运输。
(2)灵活安排生产,劳动力资源利用率高;适应性强,可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投资少,生产成本低。
(3)利用互联网销售,有利于降低销售成本,扩大销售范围;满足个性化定制生产需求。
43、(1)正确,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人口集中。
(2)不正确,B处无交通干线,通达性差。
PAGE
地理试题
第3页
(共4页)
地理试题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