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13 18:5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与斯大林在莫斯科合影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总理(左3)举行会谈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周恩来等步入日内瓦会场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1955年4月17日)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乔的笑》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1972年9月 毛泽东会见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中国外交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国际地位不断
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
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世纪之交,
我国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让我们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外交是政治的延续,又有别于内政,外交的实质是各
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权力的最大化,即国家利益。其
指导思想必然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实力是决定国际关系
格局的基础;格局又对各国实力有反作用。国家地位不仅
取决于该国的综合势力,也取决于其外交战略。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构建和谐世界蓝图 推进中国和平崛起
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儿?
浦东新貌
秦皇岛海港
一、80年代外交的调整
设疑:邓小平关于战争的看法是什么?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
探讨:既然80年代以后和平和发展成为主题,那么你认为我国外交方针应如何调整呢?
讨论:80年代外交方针的调整依据是什么?有何成效?
新时期的外交方针调整,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
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从而使中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
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的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移。需要长期和平的稳定环境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国际秩序中多极化趋势出现 西欧和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壮大 ,冲击两极格局
邓小平提出新论断 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预测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主要因素:
国际因素:
决策因素:
邓小平对战争的科学论断
1、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外交目标
1、维护世界和平
2、为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国际形势
的变化:
多极化
国内形势
的变化:
建设需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
2、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容
自主探究:以上材料反映了新时期的什么外交政策?
1、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
2、不结盟,站在和平力量一边
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国家的性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发展程度,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他们实行开放政策。
所谓多层次,就是通过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等,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多层次开放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沿边、沿江、沿铁路
开放城市
内陆省会开放城市
实践一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跃的多边外交
二、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实践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江泽民是如何阐述中国立场的?中国倡议召开什么重要会议?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次会晤
此次会晤中,中国的突出贡献体现在哪里?重要意义是什么?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与联合国一起促进世界热点问题的解决
促成两伊战争停火
1988年8月20日,伊拉克居民庆祝两伊于当日正式实现停火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一直要求伊朗和伊拉克通过协商方式谈判,争取和平解决。1982年7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两伊早日停火撤军,中国代表投了赞成票。
公正合理解决柬埔寨问题
1978年12月25日,越南入侵柬埔寨
中国在联合国一再强调要求通过政治途径和平解决柬埔寨问题。1990年2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在纽约举行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五个常任理事国都同意柬埔寨在停火和停止外国军事援助后,将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举行自由选举。中国方面认为,在柬过渡期建立以西哈努克亲王为首的四方联合政府,是一种最好的解决办法。
通过以上两件事,你说说中国发挥了什么作用?
——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发挥大国作用。
朝鲜核问题
2003年4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政府提议,中、朝、美三方在北京举行了三方会谈。同年8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参加的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这就是第一次六方会谈。以后中国政府通过努力,又先后把其他五国的代表请到北京举行会谈。中国政府的和平诚意和为了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所做的努力受到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赞扬。
2002年8月7日,朝鲜一个核反应堆施工现场
2003年8月27日~29日,由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参加的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
中国是核武器国家中唯一提出应全面禁止、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国家。
中国倡导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致力于防止核战争
1978年5月23日—6月30日,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在纽约举行
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全面裁军
中国不仅积极倡导裁军,而且还主动采取了许多实际裁军行动。中国于1985年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至1990年,共裁减103.9万。1997年,中国决定在三年内再次裁减军队员额50万。2003年,中国决定在两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使军队总规模降至230万。1997年9月,中国宣布在此后三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至1999年底,裁减员额的任务已圆满完成。
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中国维和部队出发赴利比里亚
中国第二批赴刚果维和部队官兵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赴海地
我国首批维和女军人
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和裁军工作,发挥实质性作用。
开展以联合国
为中心的
多边外交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发挥大国作用。
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和裁军工作,发挥实质性作用。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国际合作
实践二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 ——睦邻、安邻、富邻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1989年成立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示意图
成员国:21个;
人口:25亿,占世界人口的45%;
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55%;
贸易额:为世界总额的47%。
每年一届部长级年会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10月,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这次盛会在“9·11”事件发生后不久召开的,世界正笼罩在恐怖主义的阴影下,同时世界经济整体下滑正面临严峻挑战的紧要关头,世界为之瞩目。
在美国动用军事力量打击阿富汗恐怖组织的关键时段,布什仍如期来华参加第九次峰会。
人们希望:在APEC这个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论坛里、政治舞台上,有大家庭的气氛,有APEC的精神:“和平、和谐、共同繁荣”,这是一个畅谈理想、寄望未来的场所。大家相互平等、没有霸气,没有强权,只有合作、开放、自愿、协商。这些叱诧风云的领袖们身着浓郁中国风情的唐装,微笑着,手握手、肩并肩,站成一排,合一张APEC“全家福”,这是一幅21世纪初最温馨动人的画面!
2、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简称SCO ) ——
区域合作、
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 :
成员国:6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总面积:达3018.93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面积的3/5;
人口:14.8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4,
美国《华盛顿邮报》评价:“中国正在四邻间建立起全新的声誉”。
1996年成立的“上海五国机制”:最初是一个讨论和解决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信任与裁军的元首会晤机制。
2001年 “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6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合作目标:加强安全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
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
推进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开展人文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合作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
性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合作模式: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
利协作为特征的“互信求安全、互利求
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合作关系: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好邻居、好朋
友、好伙伴的新型国家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对国际形势的什么影响?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安全与稳定。
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有什么意义?
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
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
2003年10月30日在北京举行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1998年4月,朱镕基总理与欧盟领导人会晤,双方确定中欧建立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3、中国与欧盟
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
中国和欧盟之间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中国对欧盟的政策是:尊重互信,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平等协商,取长补短。
4、中国和东盟 进行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全方位合作。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双方的合作将不仅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还能推动亚洲与其他地方的合作。
成员国:10个
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
人口:5.12亿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还取得哪些重要的外交成就?
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
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
2005年世界财富论坛;
举办2008年奥运会;
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 …
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利用联合国的舞台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新时期的外交 政策与成就
外交政策的调整
不结盟政策
坚持对外开放
活跃多边外交
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和裁军行动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
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重现主题
60年代
恶化
中美关系紧张
中苏同盟破裂
“两只拳头回击”
改善
“一大片”
70年代





关键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推动
建交热潮
80年代


邓小平对战争的看法





奉行不结盟政策
重视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坚持长期对外交开放的基本国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