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画像砖
课时教学设计(详案)
【课题】学做画像砖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画像砖的用途和艺术特点,学会用擀、切割、叠加等泥工技法,用陶泥仿制
浮雕效果的画像砖。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自主探究,知道画像砖的艺术特点等知识;通过对比、尝试、讨论等活
动,在欣赏、回顾、体验过程中,学习仿制浮雕效果画像砖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古代画像砖“一砖一故事”的文化魅力,激发运用泥塑形式表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
用陶泥仿制一块有浮雕效果的画像砖
【教学难点】
表现画像砖的造型之美(简练、线条、层次感等)
【教学流程与活动】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
一、交流与感受(了解画像砖的表现内容与艺术形式)
1.出示部分课题:画像砖播放视频:汉画像砖博物馆。2.
知识抢答小游戏:了解画像砖产生的时期、作用、艺术特点及表现内容等基础知识。师简介:画像砖集雕刻和绘画为一体,在古代作为建筑用材,常用于墓葬装饰。在考古、文化、艺术表现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所以被称为“敦煌前的敦煌”。3.组织交流画像砖学习单,了解主要表现内容。
师生小结:画像砖表现内容很丰富,大致分为五种题材:农耕生产、军事战争、神话故事、社会生活、宴会娱乐。4.
出示画像砖实物,组织学生摸一摸,感知浮雕效果;回顾浮雕效果的泥工表现方法。5.完整课题:学做画像砖。
1.
欣赏视频。2.参与游戏。3.互相交流、展示学习单内容。4.欣赏、触摸。
视频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丰富学生对画像砖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感受古画像砖的魅力,引发学生对仿制画像砖的兴趣。抢答游戏激发学生观看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以小组形式,依据学习单要求,课前交流、填写相关问答。课堂中的交流、分享,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为之后画像砖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画像砖实物,帮助学生多感官感受其浮雕的艺术形式与特点。
4’
二、欣赏与讨论(了解画像砖的造型特点)
1.出示《弋射·收获》图。与泥板人物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讨论造型特点师生小结:
泥板人物:造型简单、无装饰;线条方直
画像砖上的人物造型简练概括,形象生动,线条流畅,姿态优美;浮雕效果使得画面凹凸有层次感。2.出示学习单中剪影人物造型,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哪个更接近画像砖形象的造型特点?如何修改?
1.欣赏、交流。观察比较,发现表现形式和造型上的不同。2.观察比较,讨论交流
通过欣赏和对比,学生发现画像砖形象的造型特点,感受画像砖的造型美。课前的学习单剪影人物比较,反馈学生对造型特点的理解,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23’
三、欣赏与制作(学习仿制浮雕效果画像砖的方法)
1.
师示范仿制画像砖,揭示步骤和要点。①擀泥板,厚薄均匀②切割形象,简练流畅③叠加粘贴形象出示画像砖图片,组织欣赏,发现多样装饰效果;组织思考表现方法。
④丰富效果2.出示优秀学生作品,组织欣赏。3.出示“仿制要求”:
内容:小组为单位仿制一组具有浮雕效果的画像砖
要求:
造型简练、线条生动
技法多样、内容丰富4.
组织学生创意表现,教师巡回指导。
1.
观看与学习欣赏与交流。2.欣赏3.了解仿制要求。4.
仿制体验。
自然承接到画像砖的仿制,教师示范分层逐个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4’
四、展示与评价
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作品展示2.
出示评价要求,组织学生自评、互评
1.
描述小组作品表现的故事场景。2.
填写自评表,根据评价标准说一说
学习评价表,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习惯与学业成果;分层评价,围绕重点
1)能工——造型简练、线条生动2)巧匠——技法多样、内容丰富有层次3.
教师评价4.展示系列画像砖作品5.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不仅体验了泥塑的趣味、仿制的乐趣,还感受了我国汉画像砖“一砖一故事”的文化魅力。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还有更多富有文化底蕴的宝藏等着我们去了解。
其他小组的作品。3.认真聆听。4.欣赏
把握基本要求,又利于激发学生把握难点和创意表现的主动性。多元评价方式,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发现他人亮点和创意,树立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
示范图例:切割主体形象
范作
优秀学生作品
板书设计:
学做画像砖
制泥板
表现主体形象
丰富效果
擀
切割、抹、贴
戳、划、叠加、压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