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8 10:5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史实。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和意义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识读《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情况,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采用直观教学法,运用历史图文资料,讲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运用自学、质疑、分组讨论法,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走向了繁荣富强。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建党100周年的有关歌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100年前,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呢?它诞生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哪些崭新的面貌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二、探究新知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哪些方式。
提示:主要有个人宣传、团体研究以及向工人宣传等方式。
教师补充:这其中的个人宣传主要是李大钊。1919年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新青年》上刊发,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什么影响?
提示: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开始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3.教师提问: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
提示:一是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二是通过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提高工人文化水平,组织成立工会。出版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1)思想条件: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毛泽东、董必武等学习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并且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无产阶级成长和工人运动对比表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1919年
工人人数
60万
200万左右
罢工规模
几百人
几千人
斗争形式
分散斗争
同盟罢工、联合斗争
斗争目标
多为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的经济斗争
转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3)组织条件:中国共产党深入民间,与工农民众相结合,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各地建立早期党组织。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一大”的有关信息。(学生讨论)
提示:
中共一大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上海
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
  续表
汈汈汈汈汈
中共一大
内容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奋斗目标;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性质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
3.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那么,“新”主要体现在哪里?
提示:
新的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型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
新型奋斗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4.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提示:时间:1922年7月;地点:上海;主要内容: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5.教师提问: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在党纲上有什么不同?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定党的最低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教师总结: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做出了哪些努力?
提示: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其中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最为著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有关信息。
提示:
时间
1923年2月
口号
“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结果
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
意义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3.教师提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却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制造了“二七惨案”,涌现出林祥谦等英雄人物,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从这次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中国共产党得出了什么教训?
提示: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它的成立使“中国大地出现了新曙光”,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道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中国共产党诞生》一课是教材重点,也是考试中容易涉及的重要考点。在本课教学中,成功采用了问题式、小组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同时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学生熟练掌握历史知识点,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本次教学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对史料的选取、解读要更加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讲解要更加灵活,在以后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