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8 11:0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文字资料和提取图片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生:喜欢。
师:5月4日是我们中国的什么节日呢?
生:青年节。
师:谁知道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吗?
生:五四运动。
师:对,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为之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的足迹,领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探究新知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课件出示一战结束后图片和巴黎和会情景图片。
教师过渡: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结束。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制裁以德国为核心的战败国的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北洋政府也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2.多媒体播放《我的1919》顾维钧的演讲片段。学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第59页正文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哪些正当要求?结果如何?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为什么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提示:从问题①引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从问题②学生归纳分析出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很弱,得出结论:弱国无外交。
3.学生分组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口号、要求、主力和斗争形式。
提示:
爆发
时间
地点
口号
要求
主力
斗争
形式
1919年
5月4日
北京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学生
示威
游行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出示材料:
材料一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
材料二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
材料三 如图为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教师提问: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运动的主导力量、中心有什么变化?
提示:除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运动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2.展示图片:
,北洋政府罢免曹、陆、章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
校时受到热烈欢迎  ,拒签和约声明
教师提问:由上面三幅图片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
提示: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教师总结: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略。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列表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提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三民主义
结果
人民民主专政
资产阶级共和国
革命前途
走社会主义道路
走资本主义道路
革命时代
属无产阶级世界革命
一部分
属资产阶级世界革命
一部分
3.教师提问:为了纪念五四运动,我国将每年的5月4日定为“五四青年节”。除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还在于纪念它留给我们的不朽精神,即五四精神。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请大家根据前面的内容并结合教材概括一下。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4.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呢?大家可以分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四运动是本册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展示大量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读运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