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2 比大小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2 比大小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12:1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题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认识符号“>”“<”“=”,掌握它们的含义和读写法,会用“>”“<”“=”来描述1~5的大小关系。
2.借助象形图,经历比较数量多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数感以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小猴、桃子、梨、香蕉的图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数一数,说一说。
小狗和熊猫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中玩耍,他们玩累了,就在草地上共进午餐。
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注意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指导和订正)
水果摆放得很乱,你能帮他们整理一下,让大家能很快看清楚吗?
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投影展示典型案例。
(1)同学们,小猴分桃子,一只小猴分一个,够分吗?
学生观察后指名说一说:小猴和桃子各有多少?
学生交流得出:小猴的数量与桃子的数量同样多。
小结:小猴有3只,桃子有3个,数量同样多,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3=3”。(板书“3=3”)中间的符号是“等于号”,这个式子读作“3等于3”。
(2)提问:小猴分香蕉,一只小猴分一根,够分吗?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小结:有3只小猴,2根香蕉,小猴的数量比香蕉多,即3比2大,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3>2”。(板书:“3>2”)中间的符号是“大于号”,这个式子读作“3大于2”。
指名说一说怎样记住大于号。
教读“3>2”。
(3)教学3<4(方法同上)。
2.区分“>”和“<”。
提问: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用“<”呢?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整理。
小结:“>”和“<”的开口都朝大数。左边大,用大于;左边小,用小于。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1题。
独立填写后指名说一说比较的过程,加深对符号的理解。
2.完成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练习三第4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注意学生叙述的完整性。
5.完成教材练习三第5题。
独立完成,投影展示典型案例。
五、拓展提升
六、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三第6~8题。
学生对由小动物引入课题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新知。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先从比较数量入手,引出符号的教学。
板书设计
比大小
3
=
3
3

2
3

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先让学生在摆一摆、排一排的过程中学会比较,再向学生介绍比较大小的符号,丰富课堂学习。
不足之处: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低,在动手操作中不能完全自我控制,导致课堂学习氛围不足。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产生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