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全章复习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登上月球的宇航员质量变小
B.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
C.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D.1
kg的铁与1
kg的棉花质量一样大
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
B.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3.小军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增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线左侧。此时他应该
( )
A.将游码向右移动,至横梁再次平衡
B.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C.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D.将右盘砝码再减少一些
4.用天平称1粒米的质量,下列做法中比较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是( )
A.先称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B.把1粒米放在一只杯子里,先称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C.把1粒米放在天平上仔细测量
D.把1粒米放在天平上,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
5.下列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
( )
A.一块橡皮被用掉了一半
B.实心球从空中落到地面
C.一根直铁丝被弯成弧形
D.试管中固态的萘熔化成为液态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中可知,水的温度从2
℃升高到6
℃的过程中,其密度
(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变大
D.保持不变
7.甲物质的密度为2.7
t/m3,乙物质的密度为2.7
kg/dm3,丙物质的密度为2.7
g/cm3,丁物质的密度为270
kg/m3,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密封在钢瓶中的氧气,使用一段时间后,关于瓶内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9.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
g、60
g,体积分别为16
cm3、12
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 )
A.a是实心球,金属的密度是5
g/cm3
B.a是实心球,金属的密度是8
g/cm3
C.b是实心球,金属的密度是5
g/cm3
D.b是实心球,金属的密度是8
g/cm3
10.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描绘出V-m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D.若m甲=m乙,则V甲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1.如图甲所示为商店里使用的某种台秤,其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使用时,先将游码移至左端零刻度线处,若发现秤杆右端上翘,则调零螺丝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旋动才能使秤杆平衡;现用该台秤称某物体的质量,通过在槽码盘中添加槽码和移动游码使秤杆平衡,所加的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kg。
12.一把铁锤比一根铁钉含有的铁________(选填“多”或“少”),它们的质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1
kg铁和1
kg棉花含有物质的多少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13.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1)氯原子的质量是1.7×10-27
kg= g。?
(2)一块巨石的质量是0.6
t= kg。?
(3)一根大头针的质量大约为80
mg= kg。?
14.某同学在“探究某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其中纵坐标m表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横坐标V表示烧杯中液体的体积,装液体的空烧杯的质量是 g,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3,图中m0的值应为 g。?
15.如图所示是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托盘天平。它是用来测量物体________的工具,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_和标尺的__________。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放:将天平放在________上。
(2)调:用镊子将游码调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调节____________,使横梁平衡。
(3)称:将物体放在________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________,并移动________,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盘中砝码的________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________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16.国家标准打印纸为每包500张,小丽同学家里新买了一包打印纸(如图所示),她想练习刻度尺的使用,测出了该包打印纸的长和宽分别为29
cm和21
cm,总厚度为5
cm,利用物理课上学过的累积法算出一张纸的厚度为 cm(外包装厚度忽略不计)。在测量过程中,她发现外包装上标着70
g/m2。开始她以为这就是纸的密度,但后来经询问才知道,这是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70
g的意思。利用以上信息请你帮小丽算出打印纸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
17.小强在家中自主学习,他利用家庭实验室的器材欲测一小石块的密度,他可用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烧杯、细线、水和小石块。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天平静止时横梁右端高,则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②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拴住小石块,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做标记,用天平测出水、烧杯和石块的总质量m1。
③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用天平测出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④向烧杯中加水到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此时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
(2)上述实验过程可简化为如图ZT-8-5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m石= 。?
(3)设水的密度为ρ水,则小石块体积的表达式:V石=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石=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4)若步骤③中取出小石块时带走了一些水,则小强所测小石块的质量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小石块的真实质量。?
18.某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 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其体积,则颗粒的体积是_________cm3。?
(3)颗粒物质的密度是 g/cm3。?
(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 。?
(5)在步骤C中,若因铁砂较少,全部倒入并反复摇动后,没有完全覆盖颗粒,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偏
。?
19.有一体积为30
cm3的空心铜球,它的质量为178
g,铜的密度ρ铜=8.9×103
kg/m3。求:
(1)空心部分的体积。
(2)若在空心部分装满水,该球的总质量是多大。
20.某同学用天平、玻璃瓶和水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得空瓶的质量为25.4
g,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为47.4
g,将瓶中水全部倒出并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为51.8
g。求:(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1)玻璃瓶的容积。
(2)待测液体的密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A
2.A
3.A
4.A
解析:
1粒米的质量远远小于天平的分度值,所以采用“累积法”来称量其质量。
5.A
6.A
7.D
解析:
ρ甲=2.7
t/m3=2.7×103
kg/m3==2.7
g/cm3;
ρ乙=2.7
kg/dm3===2.7
g/cm3;ρ丙=2.7
g/cm3;
ρ丁=270
kg/m3=0.27
g/cm3。
由此可知甲、乙、丙物质的密度相同,丁物质的密度最小。
8.D
9.B
10.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1.右 3.2
解析:
本题考查台秤的使用。使用时,先将游码移至左端零刻度线处,若发现秤杆右端上翘,说明右端轻,左端重,调零螺丝应向轻的一方旋动即向右旋动。物体的质量m=2
kg+1
kg+0.2
kg=3.2
kg。
12.多 不同 相同
13.(1)1.7×10-24 (2)600 (3)8×10-5
14.40 0.8×103 88
15.质量 称量 分度值 (1)水平台
(2)零刻度线 平衡螺母
(3)左 砝码 游码 (4)总质量 刻度值
16.0.01 0.7
解析:
(1)知道这包纸的总厚度和张数,两者相除即为一张纸的厚度。(2)知道每张纸的厚度,可求1
m2纸的体积,由70
g/m2可知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纸的密度。
17.(1)右 (2)m1-m2 (3) ·ρ水 (4)大于
解析: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天平静止时右边横梁高,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由步骤②③知,小石块的质量为m石=m1-m2。
(3)根据等效替代法,加入水的体积等于石块的体积:
V=V水==。
石块的密度:
ρ石===·ρ水。
(4)若步骤③中取出石块时会带走一些水,则使得m2偏小,根据m石=m1-m2知,测出石块的质量偏大,即所测小石块的质量大于小石块的真实质量。
18.(1)168 (2)70 (3)2.4 (4)小 (5)小
解析:
本题考查易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密度的测量,是对排水法测体积的灵活应用。
(1)由图甲可知颗粒的质量为168
g。
(2)固体易溶于水,测体积时采用排水法的思路进行测量,只需用细沙或者铁砂代替水即可。根据图乙可得颗粒体积为160
mL-90
mL=70
mL=70
cm3。
(3)由ρ=得颗粒的密度为ρ===2.4
g/cm3。
(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之间有空隙,造成测得的体积偏大,所以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小。
(5)在步骤C中,若因铁砂较少,全部倒入并反复摇动后,没有完全覆盖颗粒,则所测体积偏大,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小。
19.(1)铜的体积:V铜===20
cm3;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铜=30
cm3-20
cm3=10
cm3。
(2)所注水的质量:m水=ρ水V空=1.0
g/cm3×10
cm3=10
g,球的总质量:m总=m球+m水=178
g+10
g=188
g。
20.(1)玻璃瓶中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m水=m2-m1=47.4
g-25.4
g=22
g,
玻璃瓶的容积:V=V水===22
cm3。
(2)玻璃瓶中装满待测液体时,待测液体的质量:
m液=m3-m1=51.8
g-25.4
g=26.4
g,
待测液体的体积:V液=V=22
cm3,
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1.2
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