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题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2.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3+4+2=
1+5+1=
10-3-2=
5-4-1=
7-3-3=
8-5-1=
4+2+2=
5+3+2=
指名说一说,3+4+2和7-3-3是怎样计算的。
小结:无论是连加还是连减,都是先算前两个数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减,从方向上看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看图列式计算。
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计算。
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连加和连减的计算,如果加减法在同一个算式中出现我们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1幅动态情境图。
师:天气晴朗,郊外的湖中有很多美丽的天鹅在嬉戏,你从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生交流,教师整理总结:湖中原来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与这些天鹅一起玩耍,过了一会儿,有2只天鹅飞走了。这时,湖中还有几只天鹅?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吗?
同桌讨论后指名回答:4+3-2。
提问:在这个算式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学生根据情境进行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在这道题中,要先算4+3,再用它们的得数7减去2。
板书:4
+
3
-
2
=5(只)
7
指名复述本题的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2幅动态情境图。
师:在湖的另一边,也有一群天鹅在玩耍,在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生交流,教师整理总结:湖中原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过了一会儿,又飞来3只。这时,湖中有几只天鹅呢?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吗?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4-2+3。
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交流,教师整理。
小结:在这个算式中,要先算减法,再用得数2加上3。与上面的例题相同,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板书:4
–
2
+
3
=
5(只)
2
指名复述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
指名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水中原来有6只鸭子,又来了3只一起玩耍,玩了一会儿,有4只鸭子离开了。现在水中有几只鸭子?
先指名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计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五、拓展提升
填一填,想一想。
(1)6-4+3=(
5
)
6+3-4=(
5
)
(2)7+2-3=(
6
)
7-3+2=(
6
)
(3)3+4-2=(
5
)
3-2+4=(
5
)
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的(
得数
)相同,(
加减法的先后运算顺序
)不同。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五第2题。
通过复习加深了学生对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学生已经有了计算先加后减的经验,可以适当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4
+
3
-
2
=5(只)
4
–
2
+
3
=
5(只)
7
2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动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由具体到抽象,形成了概念性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氛围不浓,对部分学生没有照顾到。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和理由,这样让学生能更充分地理解算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