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及练习二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理解进位加法的算法和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23+6=
34+23=
23+35=2.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3.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的情境图并提出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指名学生列出算式:35+37)师: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教学例3。(1)尝试计算。分组讨论,可以用小棒摆一摆。(2)汇报交流。①口算:先计算30+30=60,再算5+7=12,最后算60+12=72。
也可以先计算35+30=65,再算65+7=72。②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摆3捆零5根,再摆3捆零7根,3捆和3捆合起来是6捆,5根与7根合起来是12根,也就是1捆零2根,与6捆合起来是7捆零2根,是72。③竖式算法。师:
竖式该怎么写?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交流讨论:个位上7加5得12,如何向十位进“1”?个位上怎样写?(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说清满十进一的算理)老师讲解“进1”时“1”的写法:在横线上面的十位上的右下角写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十。在十位上就是3加上3再加1。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2.比较总结。本节课和上节课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相同点:(1)都是两位数的加法。(2)相同数位对齐。(3)从个位加起。不同点: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用竖式计算。37+46=
57+34=
19+66=学生练习展示,然后集体反馈。五、拓展提升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
甜甜和贝贝在分玩具,小熊是20分,小狐狸是17分,小企鹅是21分,布娃娃是18分,小鸭子是15分。甜甜分得了38分,贝贝分得了35分,甜甜和贝贝分别分到了哪些玩具?甜甜:17+21=38(分)贝贝:20+15=35(分)
甜甜分到了小狐狸和小企鹅,贝贝分到了小熊和小鸭子。六、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二第3、4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体验、自主探索、交流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练习,巩固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例3
35+37=72(人)
3
5
相同数位对齐
+
3
7
从个位加起
7
2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是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通过小组自主交流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探索中得出新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探究,对本课的内容掌握较好。不足之处: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不够,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建议: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