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市浯溪二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评
(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
成绩: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宛转(wán)
粗犷(guǎng)?
发髻(jì)
花枝招展(zhāo)
B.池畦(wā)
高邈(miǎo)
应和(hé)
繁花嫩叶(nèn)
C.酝酿(niàng)
莅临(lì)
看护(kàn)
秋风萧瑟(sè)
D.静谧(mì)
淅沥(lì)
黄晕(yùn)
枯藤老树(téng)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卖弄 澄清
贮蓄
呼朋引伴 B.干涩 草垛
哄托
山岛竦峙
C.倾诉
蓑衣
郎润
咄咄逼人
D.骄媚
诱惑
悠远
暖和安适
3.
对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增加水分,不使干枯)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指声音响亮明朗)
D.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指婴儿生下来)
4.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少男少女们从我的身边走过,飘动的黑发,
,仿佛整个世界都洋溢着他们的歌声和笑语······
A.清澈的眼神,鹿一般轻盈的脚步,腮边的红晕像两朵花
B.鹿一般轻盈的脚步,眼神的清澈,花一般清新的红晕
C.清澈的眼神,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
D.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清澈的眼神
5.
下列对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以及用词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比喻和排比修辞写春雨的形,“牛毛”比喻雨丝细密,“花针”形容雨丝闪光,“细丝”形容雨丝绵长。“笼”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春雨迷蒙、如丝如烟、朦朦胧胧的美感。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小摇篮”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
C.“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一场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D.“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水”写成“少女的眼泪”,并以“娇媚”饰之,写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怜惜之情。
6.
“雨”在四季各不相同:“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请用拟人的方法仿照春雨示例为“夏雨、秋雨、冬雨夹雪”中的一种雨写几句话。(4分)
示例:(春)雨:
那雨丝儿,步履盈盈地来到人间,滋润着大地每一粒沁香的泥土。
7.综合性学习(11分)
春天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感受春天的美景吧!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主持人,老师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富有春意的开场白,请写出你的设计。(4分)
(2)班级要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想请语文李老师一同参加,如果要你去请,你该怎么说?请把你对李老师说的写下来吧。(4分)
(3)李妮同学为大家展现一幅表现春天景象的国画,请你写出一句与图匹配的一句古诗:
(3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⑴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⑵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⑶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⑷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⑸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⑹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
。
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直接表达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
。
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孔子东游(
)
②问其故(
)
③及其日中如探汤(
)
④孔子不能决也(
)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文:
(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11.
下面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4分)
⑴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⑵ 孔子不能决也。
12.你读了这个故事,得到那些启示?(从不同角度)(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0分)
山乡春早
????记忆中山乡的早春,是一年之中独具特色的季节。送走了正月的热闹,村民们开始考虑新的生计。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很懂这个道理。新的一年该怎么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品种,如何让庄稼长得更茂盛,经济如何周转,都是必须考虑的。于是家家都有一本“明细账”,记在庄稼汉的脑瓜子里。
???
早春二月,寒风料峭,这时往往细雨绵绵,人常说:春雨贵如油。春天不把雨水储积好,到春耕时节就没有充足的水源了。于是,把池塘的坎坝筑结实,别让这贵如油的春雨流失,是村民的头等大事。
???
①这时候,不畏阴冷的小草率先探出了脑袋,让田野和湖畔增添了一抹绿色,让人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如果好不容易有一天雨停出太阳了,即使有吹面仍寒的杨柳风,也还是要抓紧时间把耕牛牵出栏来溜达溜达,让它们饱尝一下春草的鲜嫩,壮实腰身,好让它们在春耕中大显身手。看到耕牛在春阳的照耀下慢悠悠地嚼草,也无形中让人觉得春耕时节真的快到了。
????于是,农民闲不住了,有事无事都要到田垄地畈转转。拿把锹,把田塍地坎的杂草铲掉,为缺损的田塍培几锹土。天气好时,把牛棚里的牛栏(牛粪)和猪圈的大粪挑到田里,堆积起来,沤到春耕时再均匀地撒开。这可是最好的有机肥,肥效是任何化肥都比不了的。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只待春耕的到来。
???在这段稍微空闲的时间里,村民们还会趁机在房前屋后,或者是菜园
四周栽上果树,记得那时栽得最多的是桔树和梨树,有的也种茶叶树。纯观赏的花卉树木农民是没工夫侍奉的,栽树也是为了孩子有水果吃,自己有茶叶喝。后来,集体组织农户上山植树造林,主要是栽杉树,大概十多年吧,家乡的荒山,一片葱茏,全是成材了的大杉树。这是后话。俗话说:七九八九,沿河插柳。栽树正是时候。
????待到温度稍有回升,就是浸种育秧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拿出精选的饱满的谷种(后来是买来的“杂优”种),经温水反复浸泡多次,大概六七天吧,慢慢生出嫩芽,就可以下种了。以前是“清明浸种,谷雨下田”,现在因为有薄膜育秧,清明前稻种全部下了田,谷雨时秧田里已是绿油油的一片。
???
②山乡的早春,池塘边柳树光秃秃的枝条上只有一点点乳芽,桃树梨树上也就打了小小的花苞,茶叶树枝条的杪上仅仅露出了芽尖,就连该报春的梅花,向阳处才陆续绽开花朵。一切都在蓄积着,等待艳阳的高照。在人们还没发觉之时,某天早晨起来可能就是杨柳依依,花繁似锦了。
????山乡的早春在蓄积着能量,就像一位高明的画家在研墨、调色,在构思、布局,要不了多久,一副耕牛遍地走、油菜花铺天盖地的浓墨重彩的水彩画就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13.
“于是,农民闲不住了”,早春时节,农民们就“闲不住”了,他们都要忙些什么?(4分)
14.
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句①中加点词“探出”,说说其表达效果。(4分)
15.
画线句②中加点词“只有”“也就”可以删除吗?为什么?(4分)
16.
说说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4分)
17.
文章标题“山乡春早”能不能改成“山乡早春”,为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济南的夏天
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济南夏天的天气,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②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热得厉害。太阳毒辣辣地烘烤着大地,整天没有一丝风,护城河旁的柳树垂头丧气,没有一点儿生气;知了拼命地叫着“热……热……”;地面上连只蚂蚁也难寻——它们也受不了这热魔。
③就这样煎熬了一整天,到了傍晚,天还是这么热。
④突然,柳条稍微动了一下。谢天谢地,终于起风了。一会儿工夫,风大起来了,吹得尘土和纸屑乱飞。我高兴地跑出去,享受这珍贵的凉风。看天上,好像是天公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浓浓的乌云迅疾地盖住了半边天。
⑤风一阵紧似一阵,可是那整整一天积攒下来的热浪却总也赶不走。“啪嗒”,一个凉凉的东西打在我身上,雨!而且这么大的雨,刚开始下,雨点就有五分硬币那么大!雨点不断地往我头上落,头上顿时感到凉凉的,真痛快!那讨厌的热浪仍然缠着我的腿和脚,马路仍然烫人。
⑥雨,越下越大了,最后一丝热气终于被“驱逐出境”了。密集的雨点砸到人身上,还真有些疼呢!我真像一只落汤鸡,赶紧往家跑。这时,雨更大了,窗外只见白晃晃的雨水,没头没脑地往下浇。那一排柳树闪着翠绿的颜色,使劲地左摇右摆,像是在狂欢;天上电闪雷鸣,像是在快乐地欢呼!
⑦过了半个多小时,雨下小了——更小了。最后只是轻轻地蹦雨星。天晴了,云散了。天空碧蓝碧蓝的,那快要落山的太阳,又露出了笑脸。柳树经过风和雨的洗礼,显得更加青翠欲滴。
⑧济南的夏天就是这样——多变。
18.
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19.
第②段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夏天的闷热的?(4分)
20.
第④段中从哪三个方面描绘了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情景?第⑤⑥段中描述了雨哪两个特点?(6分)
21.
作者使用什么顺序来描写济南夏天的雨?
(3分)
22.
我们在本学期的课文学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知道可用“
”这个词不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那么根据本文的内容我们可“
”这个词概括济南夏天的突出特点。(4分)
四、作文(55分)
23.有人憧憬雪花飞扬的冬,有人心仪草长莺飞的春,有人喜欢阳光灿烂的夏,有人钟情天高云淡的秋。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总有一个季节让人期盼,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总有一份精彩属于自己。请以“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
1.
D
解析:A.宛wǎn
B.畦qí
和hè
C.看kān
2.
A
解析:B.哄—烘C.郎—朗
D.骄—娇
3.
C
解析: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4.
C
5.D
解析:拟人修辞
6.
示例:(夏)雨:
窗外,暴雨合着雷电的交响乐,旋转飞舞,飞扬激荡,它尽情地表演了一翻后,终于疲惫了,突然静止下来,收敛了它的威势。
7.(1)示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总给人带来许多希望、生机。你听,窗外,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你看,漫山的小草嫩绿鹅黄,花儿绽开了微笑的脸庞。春天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在这个美好的时刻!让我们带着那颗纯稚的心一起去寻觅春天的足迹!
(2)示例:李老师,您好!看!春天来了,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在这美好的季节到野外踏青能使人心肺受益,精神大振,有消除疲劳,唤起童心的回归同时踏青最有利于人体的健康。为此我们班将于x月x日组织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我代表我班全体同学邀请老师参加这次野外踏青活动,我们全班同学衷心希望能与您一同去享受春的美妙。(说话恰当得体即可)
(3)示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如其他能与图匹配的诗句也可)
8.⑴思君不见下渝州⑵星汉灿烂⑶风正一帆悬⑷闻道龙标过五溪⑸枯藤老树昏鸦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⑻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①(向东)
②(原因)
③(热水)
④(判断)
10.(1)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2)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
11.
⑴ 赞扬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
⑵ 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12.示例:从两小儿的辩斗的角度:看问题要透过表象看实质,要发扬勇于探索大自然、探求真理的精神。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3.整理田地,积蓄肥料,栽种树木,浸种育秧等。
14.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的顽强和活力,表达了对春的渴望。
15.不可以,因为这两个词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初春景物的特点,突出了一个“早”字,如果去掉,则表现不出这个特点。
16.写早春的山乡,农民们都在做着各种准备,以迎接新的开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农村风景画。
17.示例:不能,“山乡春早”突出的是一个“早”字,
“山乡早春”突出的是一个“春”字。而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仅写出了“山乡早春”自然界的特点,更写出了山乡农民们在早春时对农事的早安排、早准备。所以,“山乡春早”更紧扣文章的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18.总领全文
19.侧面烘托,以“柳树垂头丧气”“知了热得很难受,拼命喊叫”的描绘,给人以炙热感。
20.声音、形状、颜色
急
猛
21.时间顺序
22.温晴?
多变
23.略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