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4千米的认识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4千米的认识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12:5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000米=1千米。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体验中感受1千米的长度,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3.在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1.认识千米,知道1000米=1千米,并会简单的换算。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操场、卷尺。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师:请同学们用双臂表示出1米。
教师用米尺给学生展示1米的长度,规范学生用双臂表示的1米。
师提问:想一想,我们在测量字典的厚度时,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报纸的长度时,用什么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时,用什么作单位?(学生思考,并指名回答)
师提问:同学们你知道从你的家到学校有多远吗?如果测量这段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用米?用厘米?还是用毫米?
师: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比较长,测量很长的路程时,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它是“千米”。这是这节课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带领同学们到操场上)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还有比米长的长度单位,就是“千米”。千米用字母“km”表示。
(1)认识10米。
师:请同学们用卷尺量出10米的长度,在10米的两端站两个同学。认真体会,10米有多远。
(2)认识100米。
师:我们知道了10米有多远,那么100米有多远?哪些同学愿意站位,10米一段,站成100米呢?(学生站位)
师:大家看看这些同学,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之间的长度,大约就是100米。我们一起走一走,感受一下100米的长度。
师:看看这100米的长度,再看看操场外侧的跑道,你能估测出操场跑道有多长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认识1000米。
教师带领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一圈。
师:刚刚,我们围着跑道跑了一圈,这一圈是400米。你猜对了吗?谁能告诉大家,这样跑几圈,能跑1000米呢?(学生回答)
2.单位间的换算。
师:1000米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也就是
1千米=1公里。
出示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1千米就是1000米,3千米就是3个1000米,也就是3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5000米就是5个1千米,也就是
5千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及换算。(五指记忆法)
师:今天又认识了千米,我们再次回顾一下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师:那么1米=(
)厘米,1米=(
)毫米?1分米=(
)毫米呢?这又该怎么换算呢?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快速换算的方法,叫“五指记忆法”。
伸出左手,手心向自己。
从拇指开始,每个手指依次叫“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拇指和食指间的空隙较大,想象像夹着3个鸡蛋一样,其余几根手指间夹着一个鸡蛋。一个鸡蛋就是一个“0”。
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时,看这两个单位分别在哪个手指上,中间隔着几个“0”,进率就是多少。
例如:1米=(
)厘米,“米”在食指,“厘米”在无名指,食指和无名指之间夹着两个“0”,所以进率是100,即1米=100厘米。
例如:1米=(
)毫米,“米”在食指,“毫米”在小指,食指和小指之间夹着三个“0”,所以进率是1000,即1米=1000毫米。
4.估算距离。
师:估一估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自己估算的方法,并实际测量验证。
师:我们感受了1000米有多远,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六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练习六第6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指名汇报。
五、拓展提升
1.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0千米,乐乐早上7:00乘汽车去奶奶家,上午9:00到达。你能算出乐乐家到奶奶家有多远吗?
从早上7:00到上午9:00经过了2小时
60×2=120(千米)
2.优优家距离学校6千米,优优上学走到一半时,发现忘记带文具盒了,于是她回家拿文具盒后再到学校上学。你能算一算,优优一共走了多少千米吗?
6÷2=3(千米)
3+3+6=12(千米)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的新的长度单位叫什么?你都学会了关于它的哪些知识呢?同桌互相议一议。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六第1~3题。
复习旧知,在比较判断中引出新的长度单位,让学生感知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也让学生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感受1千米的长度,建立长度观念,容易突破1千米观念的难点。
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五指记忆法”,生动形象,便于理解和记忆。
通过估测和实际测量,验证自己长度观念的建立是否合适,帮助学生巩固长度的观念,同时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例4 
千米(km)
1千米=1000米
例5 
3千米=3000米
5000米=5千米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环境的设置很好;教师充分做到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先复习,做到温故知新,强调新旧知识的衔接,课堂教学过渡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对户外数学活动的自由感到新奇,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到路边景致,对于长度测量和体验的关注减少了,没有完成测量过程中的长度计数和计算任务,使得学习活动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今后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安排好学生任务分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每位学生有参与活动的合适任务和内容,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