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内容:教材第
14页例3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退位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拿出题卡进行计时口算。
63+2= 87-7= 34+5= 21+6= 38-8=
30+20+100= 800-300-100= 400+20+40=
600-100-100= 900-400+300= 500+300-600=
完成后,同桌互换,全班交流订正。对于完成既快又正确的学生给予奖励。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进行口算的?(指名学生说一说口算方法)
2.笔算:80-19
46+38
56+67
指3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在笔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生共同总结:笔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一当十。
师:这是之前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这个基础上,今天我们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课件出示教材第
14页例3。
师:仔细观察,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学生观察、思考,指名学生说一说)
课件出示问题(1)。
师:怎么列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题,想一想和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有什么不同。你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计算吗?(学生思考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算法1:把380看成38个十,550看成55个十。38个十加55个十,就是93个十,所以
380+550=930。
算法2:先拆数,再计算。把380拆成300和80,把550拆成500和50。300+500=800,80+50=130,800+130=930。
算法3:可以用竖式计算。
竖式计算要注意,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
课件出示问题(2)。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列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这样的减法应怎么计算?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减法计算,完成后和同桌交流算法。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算法。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算法1: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也就是550-380=170。
算法2:竖式计算。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借位。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计算,想一想,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强调:
几百几十数加几百几十数,从个位加起,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几百几十数减几百几十数,从个位减起,如果十位不够减要从百位上借位,退一当十继续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14页做一做。
提出要求,第一行的4道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第二行的4道题用竖式计算。指名4名同学板演。
教师巡视时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做完后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改错。
让学生仔细观察,找错并改错。
五、拓展提升
1.一箱A4纸
240元,一箱文件袋270元。爸爸要买这两样办公用品,带500元够吗?
240+270=510(元)
500<510,不够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示例: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呢?我们在笔算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时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三第1题。
回顾旧知,梳理口算和笔算方法,全班交流,为下面学习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做好铺垫。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知识迁移,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总结归纳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适时总结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算法,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练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例3
(1)380+550=930
(2)550-380=170
算法1: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
算法1: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算法2:
算法2:
相同数位对齐;相加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讨论中经历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程,理解算法,构建方法,完善思路,强化算理。
不足之处:练习的层次性不明显。
教学建议:可以设计闯关游戏式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