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24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24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8 11:02:30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5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明确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2、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左宝贵、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3、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识图能力。通过分析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的内容理解其实质,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②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东学党起义
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变法维新,国力增强。
甲午战前,中、日两国发展情况如何?
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
——吴杰章等主编《中国近代海军史》
中国:
日本:
战争爆发的经过




主要战役


重要人物
开始
丰岛海面
丰岛海战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第一阶段(1894.7-9)
朝鲜半岛
黄海海域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左宝贵
黄海战役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
第二阶段(1894.10-1895.初)
辽东地区
山东半岛
辽东战役
占旅顺、大连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左宝贵
邓世昌
徐邦道
丁汝昌
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战役打响后,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病登城指挥二当部将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时,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
致远舰直冲敌舰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生于1849年,卒于1894
年,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隅,黄海海战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
路线:
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沈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直取大连、旅顺
战况:
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最终战败
暴行:
日军进行旅顺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辽东战役
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剩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
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威海卫战役
1895年初
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丁汝昌自杀殉国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时间:
战况:
结果: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三:战争以如此结果收场,李鸿章不禁老泪纵横。其实李鸿章了解中日海军的实力对比,并不主张开战。在甲午战争初期,李鸿章曾上了《覆陈海陆兵数》的奏折,其中说:“自光绪十四年后,并未添购一船。操演虽勤,战舰过少。”
读一读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1)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
(2)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导致中国军队的一败再败。
(3)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实力差距。
《马关条约》签字仪式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割地)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赔款)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四口为通商口岸。
(增开商埠)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设厂)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进一步增强了日本实力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
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在台北,割台的消息传来,“若午夜暴闻惊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风云变色,若无天地”。在自己不能主宰的情况下,被腐败的清政府出卖给日本,台湾人民的悲愤、无奈、绝望的心情,非外人所能体会。全台男女老少、市农工商、贩夫走卒,鸣锣罢市,涌入省府,愤怒抗议朝廷的割台行为,决心誓死保卫台湾。台湾著名诗人邱逢甲写下血书“抗倭守土”,并带头联名致电清廷,表示“桑梓之地,义与存忘”,愿意与驻台守军“誓死守御”。一年之后,即1896年,丘逢甲还写诗回忆当时的情景与心情:“四万万人同声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瓜分狂潮: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3,“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法国
德国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三国干涉还辽
《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图上的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
肠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
“瓜分”中国狂潮
各国在华强租借地和“瓜分”势力范围
“门户开放”政策
时间
内容
1899年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原因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了我们什么教训?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
原因:
经过:
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黄海大战
邓世昌
《马关条约》签定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辽东半岛战役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平壤战役
左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