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1 位置(1)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1 位置(1)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13:0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位置
第1课时
位置(1)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1及练习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1.上课时间到了,我班同学坐得整整齐齐的,你能描述一下你坐的位置吗?让我一下就能找到你。
2.刚才大家在描述自己的位置时,是说第几排第几行。也有说第几列第几行,我就不好找了,因为不知道列、排、行表示的是什么。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并且约定:从左向右数第1列、第2列……从前向后(从下向上)数第一行、第2行……
学生按照约定,和同桌说说自己的位置。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引导:同学们描述的位置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观察一下,发现哪一点相同?
由两个数组成:一个表示列,一个表示行。
师: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位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要确定某位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
2.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
(1)用行数和列数表示王艳的位置,在记录时能否把第三列第四行再简便些。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表示方法。
评价归纳: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想到了用两个数分别表示行与列。
但有的是先表示行,有的是先表示列,还有的是借助文字、符号、箭头来说明行与列。但像这样表示,不仅记录麻烦,交流时还要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去解释,能再改进一下吗?(统一表示方法)
(2)统一位置的表示方法。
在数学里是这样规定的:王艳在第3列第4行,就用(3,4)表示。周明在第1列第3行,就用(1,3)表示。
像这样用两个数分别表示列和行,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两个数中间用逗号隔开,并在两个数外面添上小括号表示是一个整体,像这样的两个数称为“数对”。这节课学习的就是用数对确定位置。
(3)用数对表示情境图中其他三位同学的位置。
3.生活中的数学。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你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座位、围棋、国际象棋、地图等。
引导学生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结:先看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第几行,这个数就在数据中的第二个数。(列在前,行在后)
四、巩固练习
1.在班内选学生说一说他的位置。
2.完成教材练习五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五、拓展提升
1.五(1)班同学进行队列表演,每组人数相等,甜甜站在最后一组的最后一个,用数对表示是(8,6),请问他们班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6×8=48(人)
2.如果数对(3,x)和(y,4)表示的位置在同一行,那么x=(4)。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五第1、2题。
教师背转身,一个学生说出他的位置,教师。可能因为列、行不明确会找不到。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观察、交流后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给出规定
指名说位置。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位置(1)
数对
(3

4)
(1

3)
竖列横行
(3

1)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统一标准的重要性,从而确定行、列、数对中两数的顺序。使学生在充分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不足之处:练习题类型和题量相对较少。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增大练习量,给学生提供更好展示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