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星星合唱队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参加过学校的合唱队吗?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参加了学校的星星合唱队(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合唱队里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合唱队里的数学问题吧。(板书课题:星星合唱队)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理解题意。提问: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信息:原有52人,9人毕业,新加入15人。板书问题: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2.猜一猜。不计算直接让学生估计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说说理由。学生汇报。理由一: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人数比原来多了。理由二:新加入的人数比毕业的人数多,所以人数比原来多了。理由三:毕业了9人,新加入了15人,相当于加入了6人,所以人数比原来多了。3.解决问题: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1)15-9=6(人)
52+6=58(人)(2)52-9+15=(3)52+15-9=学生板演后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不管学生列出哪种算式,只要能说出列式的道理,都给予表扬。生1:我先求新加入的人数比毕业的多多少人,再加上合唱队原有的人数,就是现在合唱队的人数。生2:我先求今年有9人毕业后合唱队还有多少人,再求又新加入15人后,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生3:我先求新加入15人后合唱队一共有多少人,再减去毕业的人数,就得到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4.交流算法。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竖式,并适时说明。比一比,你觉得哪种算法比较简便?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计算。5.小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问题三: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要求学生先弄清题意,再根据题意列算式计算,最后集体订正。(1)阿姨今年多少岁?
(2)图书角现有多少本书?方法一:29+8-5=32(岁)
方法一:75-46+12=41(本)方法二:29-5+8=32(岁)
方法二:46-12=34(本)
75-34=41(本)小结: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写成竖式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估计,最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2.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五、拓展提升1.选数填空。
17
20
54
86
86
-
54
+
20
=
522.笑笑在计算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25看成了52,得到的结果是16。正确的差是多少?16+52=68
68-25=43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七、作业布置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2、3、5题。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观察情境图说出信息,提出问题。汇报交流。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即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尝试归纳。学生回顾课堂内容。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原有52人,毕业9人,新加入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1)15-9=6(人)
(2)52-9+15=58(人)
(3)52+15-9=58(人)
52+6=58(人)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大胆让学生猜测,并说出猜测的理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后面的教学更为顺畅,催生出了多种算法,并能适时进行对比,沟通了各种算法间的内在联系。
不足之处:本课的几种算法思维难度差不多,列式也不存在太大的区别,算法优化在本课不太重要,因此不必要进行算法优化。
教学建议:计算教学比较枯燥,学生总是持久性不强,容易产生乏味感,因此教学时要创设各种有趣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探究的欲望,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有效地促进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