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练习一(2)
复习内容:教材第9页第5~8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练习一中的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做什么?(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再做什么?(根据问题和信息列出算式计算)最后做什么?(检查,写出答案)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5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出表中蕴含的数学信息。(2)讨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3)学生列出算式解答,指名板演。(4)集体讲评,帮助出错的同学找出错误原因并及时纠正。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7题。让学生分析表格中提供的数学信息,理解“总成绩”一栏中的“90”和“94”分别是淘气、笑笑三次跳绳的总和。(1)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笑笑呢?列式:90-24-30=36(下)
94-29-29=36(下)再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2)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奇思第二名,那么第一名是笑笑94下。当第三名是淘气时,奇思的成绩可能是91下、92下和93下;而当奇思和淘气并列第二名时,奇思的成绩还可能是90下。最后再根据总成绩对应算出第三次跳的成绩。90-26-30=34(下)91-26-30=35(下)92-26-30=36(下)93-26-30=37(下)3.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1)提示:因为表格中横着、竖着和斜着的三个数的和都是30,所以每组中只要有两个数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71211141069813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6题。2.
购物。(1)买三件东西一共要付多少元?(2)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付100元,还剩多少元?四、拓展延伸1.小马虎在计算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24看成了42,结果是50。正确的差是多少?50+42=92
92-24=682.下面是父子俩的对话:爸爸:我今年36岁。儿子:妈妈比你小2岁,比我大24岁。你知道儿子今年多少岁吗?36-2=34(岁)
34-24=10(岁)五、课堂总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要正确解答数学问题,必须先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有时候正确答案还不止一个。六、作业布置套圈游戏。(单位:分)第
一
次第
二
次第
三
次总
成
绩丫
丫242997乐
乐233494优
优36351.丫丫第三次套圈得了(
)分;乐乐第二次套圈得了(
)分。2.优优获得第二名,她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分?她第二次可能是多少分?
学生先口述在表格中看到的信息,然后独自完成,最后全班交流,集体订正。独立完成。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注重解题习惯的培养,让学生经历“分析—解答—检查写答语”的完整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思维发展的训练,多种可能的推演,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
不足之处:课堂教学应鼓励多个学生参与思考,给足时间,放手学生,相信学生,使人人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收获,有进步。
教学建议: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不能仅仅是“冷冰冰”的知识学习,更应有知识后面“火热”的思考,这样带给学生的感受会更加强烈,也更能吸引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