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本报北京2018年9月21日电
从国家文物局获悉,今年7月至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机构组成的考古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搜寻、发现并确认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的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
沉睡海底124年,
甲午海战“经远舰”被发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明治维新的口号是“富国强兵”,明治政府成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了现代军队······历史上一直选择与强者为伍的日本,这一次选择了与西洋列强共进退,加入到武力掠夺的行列。当明治维新带来了国力的增长时,日本军国主义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日本文明史学家
加藤周一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
19世纪50年代中期,由马登·培利率领的美国东印度舰队到达江户,用炮口强迫开港并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日本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急需对外扩张
比较日本和中国的地图,你发现日本面临什么问题?
“而同时期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洋务等强兵政策不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难以得到加强。清朝政局日趋衰败……”
----日本常磐大学学者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大陆政策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
日本
中国
清王朝统治腐败,国力衰弱
通过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需要大量原料和广阔的商品市场
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
市场广阔,资源丰富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黄海海战
丰岛
平壤
旅顺
威海卫
日军进军路线
清军进军路线
旅顺大屠杀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英国胡兰德博士《中日战争之国际公法》一书中,愤怒指出:此时得免戮杀之华人,全市内仅三十六人耳,然此三十有六华人,为供埋葬其同胞之死尸而被救残留者。
1893年——甲午战争前一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
tǎng
]
银,用于海军建设。而这,已经超过了皇室开支的十分之一。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
——《龙旗——清末北洋海军纪实》
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通过这种腾挪,一艘一艘的铁甲舰化为颐和园的山水花木。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中国皇室VS日本皇室
结合材料,你发现两者的区别表现在哪里?
清政府统治腐败
思考: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写给丁汝昌的劝降书:“贵国目前的处境……源于一种制度,这是几千年的传统,当贵国与外界隔绝时,这一制度可能是好的,现在它却过时了,在今天的世界里,已不可能与世隔绝了。”
清政府落后的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
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
李鸿章
伊藤博文
1、时间:1895年
2、地点:日本马关
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危害
割地
赔款
开口
让权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东南沿海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2亿两白银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破坏中国主权
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增强日本国力
上海
宁波
福州
厦门
广州
重庆
沙市
苏州
杭州
深入内地
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危害
割地
赔款
开口
让权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东南沿海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2亿两白银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破坏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增强日本国力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熊——俄
老虎——英
蛇——德
蛙——法
太阳——日本
鹰——美
沉沉酣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
莫待国土裂似瓜。
——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
四、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瓜分中国的狂潮
“门户开放”政策
1、时间:
2、提出国家:
3、内容: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1899年
美国
甲午炮声的回响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
2018年06月12日习近平乘船赴威海湾的刘公岛考察,习近平说“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奋图强!”
124年后的甲午炮声回响
落后就要挨打!
1.《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请问图3描绘的是什么条约签订后的情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C
2、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问时,引用清未诗人丘逢甲的诗《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请问该诗写于何时?(
)
1894
B.
1896
C.1893
D.
1895
B
3.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
4.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战争爆发于1894年,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B.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威海卫战役中,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学历史教学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C
B
5.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C
6.阅读以下中国近现代外交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
1895年春,日本马关春帆楼,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谈判对话:
李:“又要赔钱,又要割地,双管齐下,出手太狠,使我太过不去。”
伊:“此战后之约,不是平常谈判。”
李:“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
伊:“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1)除割台湾外,请你再写出材料一涉及条约的任意一条内容。(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