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1 小熊购物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1 小熊购物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14:0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境,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乘加(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和格式,能正确进行乘加(减)两步算式的计算。4.培养学生仔细计算、书写规范的良好习惯,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配套主题图的图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1.口算。3×9=
6×8=
5×6=30+17=
40-22=
8+15=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20+5-8
45-30+7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并回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算式一般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两步计算。(出示课题:小熊购物)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1.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幅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饼干每包4元,面包每个3元,糖果每袋5元,蛋糕每个6元,花生每包7元。2.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请你算一算,买这两种食品需要多少元。预设:我想买1包饼干和1袋糖果。4+5=9(元)3.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应付多少元?(1)胖胖要买的食物和我们刚才买的一样吗?(我们是每种买一个,胖胖买了4个面包)(2)你能帮胖胖算一算它应付多少元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画图的办法帮帮忙。展示学生画图,并且逐步完善画图。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释想法。学生解释自己的想法,并列出算式:3×4+6
6+3×4(3)你明白这两个算式的意义吗?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说明:这两个算式都是表示1个蛋糕和4个面包的价钱。(4)你会算吗?同桌讨论,说说计算顺序。学生自己试一试。老师说明: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个面包共付12元,所以先算3乘4,再加上一个蛋糕的价钱,12+6=18(元)就表示4个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②算式“6+3×4”,我们也要先计算“3×4”,知道4个面包共付12元,再算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18元。这两种方法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5)小结计算过程。比较
3×4+6和
6+3×4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含有乘法和加法计算的两步算式)说明:像这样含乘、加计算的两步算式,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6)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像3×4+6这样两步计算的式子,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的书写格式。逐步说明脱式的写法:第一步写出“3×4”的结果,没有参加运算的“+6”照抄下来,即写“=12+6”;第二步写出最终的结果,即写“=18”。注意两个等号要对齐。再示范6+3×4的书写格式,第一步还是先算“3×4”,写出结果。前面的“6+”没有参加运算,同样照抄下来,即写“=6+12”;第二步写出最终的结果,即写“=18”。(7)把两个式子的计算过程做比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一步没有参加运算的照抄下来。4.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第一种:3×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第二种:20-3×4=20-12=8(元)答:应找回8元。(3)重点讨论第二种解法。第二种是把乘法和减法写在一起。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小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算式中,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5.总结:我们一起观察三个混合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6.结合教材第2页小熊购物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学生按照图意,理解并说出算式的意思,再按格式计算书写。教师注意巡视,帮助学生。生1:壮壮有20元,买了2包花生,应找回多少元?20-2×7=20-14=6(元)生2:胖胖买3袋糖果和1包饼干,应付多少元?5×3+4=15+4=19(元)生3:壮壮有20元,想买6包饼干,还差多少元?4×6-20=24-20=4(元)想一想:在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一个算式,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图的意思,正确列式计算。全班说一说,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3题。理解题意,说说算式的意思并计算。五、拓展提升乐乐在公园捡了一些小石子,请你帮他算一算一共有多少颗。3×7+5=26(颗)六、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乘加、乘减两步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七、作业布置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4、5、6题。
学生开火车,依次口答。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说出图中信息。学生口述自己的想法,和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试着说出计算过程。请一两位学生解释。学生比较说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学生按照图意,说出意思,再计算。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
3×4+6
6+3×4
20-3×4
=12+6
=6+12
=20-12
=18(元)
=18(元)
=8(元)
答:胖胖要付18元。
答:应找回8元。
在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算式中,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能结合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尊重和理解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学生预留足够时间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3)重视、加强两步计算的脱式书写格式的说明讲解。
不足之处:不但要让学生正确计算,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乘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书写格式,培养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可以适当简化例题信息,避免信息过多造成干扰。引导学生用“先算……”“再算……”等语言表述计算过程,加深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