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时
练习二(1)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二的内容。
复习目标: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能灵活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小数除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小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1.师生共同回忆小数乘法中积和乘数的关系;小数除法中商和除数的关系。
(1)小组内回忆,交流。
(2)指名回报,集体完善。
在乘法中,一个乘数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乘数;一个乘数等于1,积等于另一个乘数;一个乘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乘数。
在除法中,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师生共同回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小组内回忆,交流。
(2)指名回报,集体完善。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部分。
(2)集体订正,说说小数乘法、除法的积和商的大小和乘数、除数的关系。
(3)写一组类似的算式,和同桌交流。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3.5×2.8÷0.7
10-8.4×0.5
4.2×(5-2.5)
(1)先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书,老师巡视。
(3)集体订正,强调计算混合运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二第3题。
(1)说说每个算式的估算方法。
(2)确认每个商在图中的大概位置。
2.一辆汽车3时行驶226.5
km,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9时行驶多少千米?
(1)学生读题分析,列式计算。
(2)小组交流方法。
(3)汇报:方法一:226.5÷3×9;方法二:226.5×(9÷3)或9÷3×226.5。
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对比分析,方法二中为什么要加括号。
3.张阿姨给自己家的长方形菜地围上一圈篱笆。已知宽是2.5
m,长是宽的2.5倍,这个篱笆的长度是多少米?
学生读题分析,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练习二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汇报订正。
四、拓展延伸
某服装厂要做600套同样的儿童服装,计划每套用布2.5
m,实际每套用布2.4
m,实际比计划多做多少套服装?(用两种方法解答)
方法一:2.5×600÷2.4-600=25(套)
方法二:(2.5-2.4)×600÷2.4=25(套)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二第4题。
复习积、商的大小的规律。
复习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渗透估算的意义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综合练习,强化应用意识。
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练习二(1)
方法一:226.5÷3×9
方法二:226.5×(9÷3)或9÷3×226.5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加深了对积、商的大小规律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的解题能力。
不足之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大小规律、估算的应用,以及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等知识方法的训练形式比较单一,题型和内容缺乏变化。
教学建议:还要增加变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