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5 练习三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5 练习三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14:0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时
练习三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三的内容。
复习目标:
1.经历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探索画平移图形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和图形平移的特征的理解。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运用平移、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3.通过轴对称和平移知识的学习,发展空间观念。能从平移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感受图形的对称美,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平移的特点,以及画图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整理了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谁能来说一说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板书:轴对称图形、平移。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顺序对这两类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
1.轴对称图形。
这一类知识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连接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2)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一“找”,找出图形上每条线段的端点。
二“定”,根据对称轴确定每一个端点的对称点。
三“连”,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平移。
图形平移前后,有什么特点呢?(大小和形状都不改变)
平移的两要素: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强调:移动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在画平移后的图形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移动的距离不能数错)
3.利用轴对称和平移可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4.呈现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题。
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前三个图都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们对折后,两旁能完全重合;第四幅图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2题。
画对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3题。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并与同伴交流你的画法。
生交流:先找对应点,注意对称轴两旁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再连线。
生交流完后,师质疑:这三幅图在画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吗?
小结:前两幅图是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而第三幅图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它在对称图的外面,其实它们画图的方法是一样的。
4.完成教材练习三第4题。
画一画,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生1:第一幅图将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3格,需要将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向上平移3格,再连线。
生2:第二幅图分别将组合图形所有的端点向右平移3格,再连线。
三、巩固练习
1.画出下面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按要求画一画:将三角形先向上平移2格,再向左平移5格。
四、拓展延伸
1.涂色部分各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第一幅图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第二幅图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4+6)×2+2×2=24(cm)
(4+9)×2=26(cm)
五、课堂总结
轴对称图形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连接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图形平移前后,它的大小和形状都不改变。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三第5、6题。
引领学生回忆旧知,整理知识网络。
巩固基础知识。
运用所学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轴对称和平移有系统性的认识,能区分两种图形的特征和画法。
不足之处: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剪轴对称图形学生最感兴趣,可课堂上的时间不允许,只能安排在课外完成。
教学建议:建议举行一次轴对称图形剪纸比赛,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