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轻柔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摇篮曲优美的旋律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感受力以及表现力等音乐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歌曲,体会休止符节奏的意义。表演活动中,学生能够自信自主地积极参与,培养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和体验: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的意识,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整堂课“以情景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以审美为核心,情感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情景的演变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歌曲的特点,通过综合运用欣赏、歌唱、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和表演等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学会轻柔亲切地演唱歌曲,体会摇篮曲的风格特征。
准确掌握休止符节奏,做到“声断气不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讲故事导入
1.在上课之前,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心,爱护你们的?(学生回答)
2.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大树妈妈》的故事,大家一起来听一听。(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理解歌曲内容。)
3.初听歌曲。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故事中的大树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哄小鸟睡觉的?(个儿高、温柔、善良、亲切等;大树像妈妈一样,精心地照顾着小鸟宝宝,为他们做摇篮、唱摇篮曲。)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就是《大树妈妈》。
4.复听歌曲。学生随着歌曲优美的旋律摇晃身体,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音乐,熟悉旋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律动时,在歌曲休止符处顿挫一下。
二、深入了解,学习歌曲
1.学习休止符节奏,拍一拍,找一找哪些地方有八分休止符。通过示范拍手引导学生掌握休止符的节奏和意义。
2.按节奏,拍手读儿歌
3.加动作分句教读歌词。指导学生有节奏的读准、读会歌词。
4.学唱歌,我最快(教师弹琴师范唱,然后逐句教唱,注意休止符的地方)
5.再听音乐,小声跟唱
6.加律动一起来唱。(2遍)
三、展示
请学生到台上听音乐律动
四、拓展延伸
1.
同学们,我们除了爱妈妈,还有谁关爱我们呢?
(关心别人是一种美德﹗感恩更是一种美德﹗
)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学了这首歌曲之后,今天回家你想对你的妈妈做点什么?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讨论,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
《大树妈妈》是一首抒情性的儿童歌曲,歌曲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歌颂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百般呵护。歌曲旋律亲切、柔和,休止符的运用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深厚的爱。这节课学习歌曲之前提问题,妈妈是怎么爱护你们的?再加上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理解歌曲内容,初听音乐,通过老师的律动了解歌曲的旋律。然后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引导学生跟着律动,帮助他们很快的熟悉歌曲的旋律、歌词。学生在学习,表演中懂得了如何去关心别人,知道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重要意义。
在课堂上我仍有许多的不足。虽然自己不是专业教师,但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我心里是很高兴地。在以后的音乐课里我要在实践中探索规律,发现问题。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学会热爱、学会感受音乐,提高学习音乐的能力,以适应新课改赋予我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