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1840年
1842年
1851年
1856年
1860年
1864年
1894年
1895年
1900年
1901年
请在下面的时光轴上填写大事记。
复习回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太平军反清
内忧外患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太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清政府陷入内忧外患的危局之中。西方侵略者在东方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降服了大清帝国。刀枪土炮不敌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腐朽的清王朝无法战胜强大资本主义列强。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力图自救,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想一想】洋务派为什么要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有哪些活动?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导入新课
洋务运动
识记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
认识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以及失败的原因。
正确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习目标
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840--1842
1851
1856
1860
1864
1894
1895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动摇了封建统治
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恭亲王 奕 ?
曾国藩
洋人的枪炮威严,器械严明,队伍雄整,吾应虚心忍辱向他们学习,学洋枪洋炮,学火轮船。
是指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新式海陆军,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局面,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什么是洋务运动?
请同学们联系所学知识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什么样的形势?(用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内忧外患
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内忧
外患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失败。
洋务运动的背景:
材料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2:“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3: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结合教材和下面三段材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和目的。
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手段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
洋务运动概况:
领导阶级:
代表人物
时间: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央:
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
地方: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奕 ?
奕
洋务派: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开明官员。
中央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奕
号乐道堂主人,清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恭亲王,清末洋务派首领,绰号“鬼子六”。身后谥“忠”(满清宗亲谥“忠”者唯奕 与多尔衮二人)。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被任为全权大臣,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死后,在外国侵略者支持下,与慈禧太后同谋发动祺祥政变,任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总揽朝政,成为清廷中枢主持洋务活动的首领。
1865年(同治四年)因受慈禧太后猜忌,被罢议政王及一切职务,旋复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等职,势力从此削弱。
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时,又被慈禧太后解职。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复出任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巨、督办军务,主持政局。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1833—1898年)
洋务派
曾国藩
1838年中进士;
1854年练“湘 军”;
1861年创办安庆军械所;
1864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成为地方上 的实力派。
1811-1872
湖南人
洋务派
李鸿章
道光进士;
1861年组建“淮军”
1870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创办北洋海军;
1870年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1872年创办“轮船招商局”。
曾参与签订《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1823-1901
安徽人
洋务派
张之洞
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1863年(同治二年)进士。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建立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开办大冶铁矿、内河船运和电讯事业。在鄂、苏两地设新式学堂,多次派遣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留学。
洋务派
过程: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求富”
开办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以“自强”为口号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年代~70年代
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在当时的特点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5年 李鸿章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是当时规模最大
的近代军事工业
1866年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远东第一大船厂
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
总局大门
1865年9月,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相关史事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快利枪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曼里夏1888直拉式步枪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建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全厂有2000多名工人,包括16个分厂。据《江南制造局记》的粗略统计,1867~1904年该厂制造了车床138台,刨床、锯床、翻砂机等母机性的机器117台、起重机84台,汽炉机32台,汽炉15座,抽水机77台,轧钢机5台,其他各种机器135台。除制造大量的机器外,还制造了枪炮、轮船和炮弹、枪弹、火药等军械。到90年代,制造局大约每日能够生产各种子弹90000颗,每月能造地雷200枚,每年造无烟火药60000余磅。
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后膛钢炮
军事工业
相关史事
又名马尾船政局,简称“闽厂”、“闽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于福州马尾,是清政府经营的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该局主要由铁厂、船厂和学堂三部分组成,雇用工人约1700~2000名。从1866年到1907年,该局共造各种船舶约40艘,其中为南洋海军制造了3艘巡洋快船。1884年中法战争时,法舰队直入马尾,毁于炮火之中。
福州船政局
造船厂
军事工业
(2)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求富”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开平煤矿
以辅助军事工业
轮船招商局
名称:
所属类型:
创办者:
作用(地位):
汉阳铁厂
民用工业
张之洞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厂
洋务运动后期为什么要开办民用企业?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
李鸿章: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要开财源,莫如振兴商务。
王韬:“商富即国富”,要“恃商为国本”。
薛福成:“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
——王鲁英《论洋务运动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
在创办军事工业过程中,遇到了原料、燃料、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洋务派认识到要“自强”必须先“求富”,“商富即国富”,国富才“可以强”,于是开办民用企业辅助军事工业。
材料探讨
洋务运动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比较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口号
时期
目的
主要工业项目
自强
求富
前期
后期
重整军备,维护封建统治
辅助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兴办新式教育: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措施
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京师同文馆
四书、五经
外语 、天文、化学、物理、医药、外国史地、国际公法、体育、造船等
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恭亲王弈?考虑到中国和外国“语言不通,文字难辨”,急需培养外语人才,遂奏请开办。1862年,同文馆正式成立,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增添算学、天文等。同文馆对于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起了一定的作用。1902年,被并入京师大学堂。
第一批留学生
詹天佑等30名赴美留学儿童
清政府派四批共120名中国幼童往美国留学。回国后,在铁路、电报等企业任工程师、和管理者有44人,外交官和翻译官16人,海军、海关官员、学校教员、医生等方面工作者约20余人。
派遣公费留学生出国留学
新式人才
目标导学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组建 ,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19世纪70年代起,开始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 。
到80年代,初步形成了南洋、 广东、福建海军。
1885年,清政府成立 。
北洋
新式洋枪队
新式海军
海军衙门
建立新式海陆军
新式陆军
时间:19世纪60年代起
名称:新式洋枪队
武器:淘汰传统兵器
战术: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新式海军
19世纪70年代,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旅 顺
威海卫
筹 划 海 防
北洋舰队实力:东亚第一,世界第九!
舰队名称 总吨位 布防基地
北洋舰队 41200 大沽、旅顺、威海、营口、烟台
南洋舰队 19000 江苏、浙江海面及长江口
福建水师 9700 门、马尾
新式海军
名称:
所属类型:
创办者:
作用(地位):
致远号
近代海军
洋务派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重创敌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阅读材料,思考: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向西方学习”涉及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军队建设和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呢?
材料1:这个过程不仅搬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雷管,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进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材料2: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3:幼童出洋肄业,固属中华创始之举,抑立古来未有之事!
——李鸿章
第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成为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二,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第三,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材料探讨
收复新疆
时间: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总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兵
结果: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在新疆建立行省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自
强
不
强
求
富
不
富
(1)李鸿章说一切都是“纸糊的老虎”,你能用具体的史实来说明吗?
(2)你知道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吗?
(3) 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1)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2)洋务派只想让国家富强而不去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3)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材料研讨
材料二:洋务运动期间,慈禧太后支持顽固派,用来制约洋务派。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技术。
清朝内部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客观原因)
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
材料三:“中学为体,西用”
——张之洞
(根本原因)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材料研讨
福州船政局
生产性开支20%
非生产性开支80%
轮船招商局
1873—1893年,轮船招商局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1.管理落后
官僚腐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2、外国势力
排挤打压
在洋务运动中,机器主要靠进口,大量聘请洋工洋匠。他们在受聘期间挟技居奇,惟利是图。
如天津机器制造局委托英国人总管,筹备三四年,耗资不少,进展不大。
3、只学技术
不学制度
不可思议的是,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就应该只学习自然科学,而对政治制度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工业模式而不引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
根本原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洋务运动的结果: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洋务派企图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是不可能让国家真正富强起来的。这也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等。
小辩论
正方:洋务运动成功了
反方:洋务运动失败了
分组辩论。陈述理由,说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我们该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呢?
洋务运动的评价
积极方面: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877年,成立仅4年的招商局以222万两白银的价格,一举并购了旗昌轮船公司包括16艘轮船和长江各埠及上海、天津、宁波各处的码头的全部产业,轰动了整个航运界。
旗昌洋行是19世纪远东最著名美资公司,曾独霸中国江海航线十余年。
4923000两白银
136000两白银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抵制经济侵略
进步性: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哪些有益的启示?
洋务运动在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的背景下,大胆迈出了图强求富的第一步,这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第一步,也是长期封闭的中国主动走向近代世界的第一步。洋务派注意世界形势的变化,努力推动中国社会的缓慢进步,改变了一个民族故步自封、盲目自大等落后的思想认识。
实业救国
张謇
君主立宪
康有为
民主共和
孙中山
解放思想
陈独秀
启迪后人,砥砺前行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积极学习、借鉴、吸收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
注意体制的变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你从洋务运动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洋务运动 时间 主张、目的 口号 代表人物 中央
地方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自强”“求富”
恭亲王奕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课堂小结
企 业 名 称 创办时间 地 址 创 办 人
军事工业(自强)
民用企业(求富)
安庆内军械所 1861 安 庆 曾国藩
福州船政局 1866 福建马尾 左宗棠
轮船招商局 1872 上海 李鸿章
开 平 煤 矿 1877 唐山 李鸿章
汉 阳 铁 厂 1890 湖北汉阳 张之洞
江南制造总局 1865 上 海 李鸿章
近代主要军事、民用企业简表
课堂小结
内忧外患
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根本原因:旨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内容
作用:虽然破产了,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背景:
课堂小结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1.“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主张此观点的派别是( B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A )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 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随堂练习
3.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中不包括( C )
A.湖北织布局 B.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汉阳铁厂
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重要事件是( A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右图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制造的铁甲舰“平远号”。制造此舰的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统治
C.发展海外贸易
D.进行科学考察
B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为什么说这场“自强运动”给中国工业奠定初步基础?
材料二 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
因为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工人;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创办了新式学堂;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措施:建立新式海军;派人出国留学,培养海军人才。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识记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
认识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以及失败的原因。
正确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
请在下面的时光轴上填写大事记
2.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太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清政府陷入内忧外患的危局之中。西方侵略者在东方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降服了大清帝国。刀枪土炮不敌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腐朽的清王朝无法战胜强大资本主义列强。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力图自救,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想一想】洋务派为什么要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有哪些活动?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结合教材和下面三段材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和目的。
材料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2:“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3: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洋务运动概况:
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手段: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
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3.洋务派
洋务派: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开明官员。
(1)奕 (1833—1898年)
号乐道堂主人,清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恭亲王,清末洋务派首领,绰号“鬼子六”。身后谥“忠”(满清宗亲谥“忠”者唯奕 与多尔衮二人)。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被任为全权大臣,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死后,在外国侵略者支持下,与慈禧太后同谋发动祺祥政变,任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总揽朝政,成为清廷中枢主持洋务活动的首领。
1865年(同治四年)因受慈禧太后猜忌,被罢议政王及一切职务,旋复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等职,势力从此削弱。
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时,又被慈禧太后解职。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复出任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巨、督办军务,主持政局。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2)曾国藩(1811-1872)
1838年中进士;1854年练“湘 军”;1861年创办安庆军械所;1864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成为地方上的实力派。
(3)李鸿章(1823-1901)
道光进士;1861年组建“淮军”;1870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创办北洋海1870年办“天津机器制造局”;1872年创办“轮船招商局”。曾参与签订《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4)张之洞
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1863年(同治二年)进士。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建立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开办大冶铁矿、内河船运和电讯事业。在鄂、苏两地设新式学堂,多次派遣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留学。
4.过程
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
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年代~70年代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相关史事】
1865年9月,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全厂有2000多名工人,包括16个分厂。据《江南制造局记》的粗略统计,1867~1904年该厂制造了车床138台,刨床、锯床、翻砂机等母机性的机器117台、起重机84台,汽炉机32台,汽炉15座,抽水机77台,轧钢机5台,其他各种机器135台。除制造大量的机器外,还制造了枪炮、轮船和炮弹、枪弹、火药等军械。到90年代,制造局大约每日能够生产各种子弹90000颗,每月能造地雷200枚,每年造无烟火药60000余磅。
福州船政局造船厂又名马尾船政局,简称“闽厂”、“闽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于福州马尾,是清政府经营的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该局主要由铁厂、船厂和学堂三部分组成,雇用工人约1700~2000名。从1866年到1907年,该局共造各种船舶约40艘,其中为南洋海军制造了3艘巡洋快船。1884年中法战争时,法舰队直入马尾,毁于炮火之中。
2.教师提问: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材料探讨:洋务运动后期为什么要开办民用企业?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
李鸿章: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要开财源,莫如振兴商务。
王韬:“商富即国富”,要“恃商为国本”。
薛福成:“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
——王鲁英《论洋务运动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
在创办军事工业过程中,遇到了原料、燃料、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洋务派认识到要“自强”必须先“求富”,“商富即国富”,国富才“可以强”,于是开办民用企业辅助军事工业。
4.兴办新式教育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相关史事】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恭亲王弈?考虑到中国和外国“语言不通,文字难辨”,急需培养外语人才,遂奏请开办。1862年,同文馆正式成立,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增添算学、天文等。同文馆对于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起了一定的作用。1902年,被并入京师大学堂。
清政府派四批共120名中国幼童往美国留学。回国后,在铁路、电报等企业任工程师、和管理者有44人,外交官和翻译官16人,海军、海关官员、学校教员、医生等方面工作者约20余人。
目标导学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建立新式海陆军的过程?
时期 成就
19世纪60年代 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发生变化
19世纪70年代 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19世纪80年代 初步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2.材料探讨
阅读材料,思考: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向西方学习”涉及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军队建设和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呢?
材料1:这个过程不仅搬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雷管,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进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材料2: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3:幼童出洋肄业,固属中华创始之举,抑立古来未有之事!
——李鸿章
第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成为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二,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第三,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3.收复新疆
时间: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总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兵
结果: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在新疆建立行省
4.材料探讨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1)李鸿章说一切都是“纸糊的老虎”,你能用具体的史实来说明吗?
(2)你知道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吗?
(3) 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1)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2)洋务派只想让国家富强而不去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3)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5.材料探讨
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技术。
材料二:洋务运动期间,慈禧太后支持顽固派,用来制约洋务派。
清朝内部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材料三:“中学为体,西用” ——张之洞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管理落后,官僚腐败。
1873—1893年,轮船招商局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2)外国势力排挤打压
在洋务运动中,机器主要靠进口,大量聘请洋工洋匠。他们在受聘期间挟技居奇,惟利是图。
如天津机器制造局委托英国人总管,筹备三四年,耗资不少,进展不大。
(3)只学技术不学制度
不可思议的是,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就应该只学习自然科学,而对政治制度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工业模式而不引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
根本原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洋务运动的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洋务派企图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是不可能让国家真正富强起来的。这也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等。
7.小辩论
我们该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呢?
分组辩论。陈述理由,说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积极性: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8.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哪些有益的启示?
洋务运动在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的背景下,大胆迈出了图强求富的第一步,这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第一步,也是长期封闭的中国主动走向近代世界的第一步。洋务派注意世界形势的变化,努力推动中国社会的缓慢进步,改变了一个民族故步自封、盲目自大等落后的思想认识。
启迪后人,砥砺前行
9.你从洋务运动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积极学习、借鉴、吸收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
注意体制的变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三、课堂小结
1.洋务运动兴起
2.近代主要军事、民用企业简表
3.洋务运动
四、随堂练习
1.“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主张此观点的派别是( B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A )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 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中不包括( C )
A.湖北织布局 B.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汉阳铁厂
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重要事件是( A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右图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制造的铁甲舰“平远号”。制造此舰的目的是( B )
A.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统治
C.发展海外贸易
D.进行科学考察
6.材料研读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为什么说这场“自强运动”给中国工业奠定初步基础?
因为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工人;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创办了新式学堂;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二 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
措施:建立新式海军;派人出国留学,培养海军人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