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能力提升—2021-2022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能力提升—2021-2022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17:1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能力提升
—2021-2022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
(时间:
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某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各化学计量数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只用、稀盐酸五种物质,进行单一(一种反应物)或两两反应,可写出产生的化学方程式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将9.3g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完全脱水,得到8.3g钴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A.
B.
C.
D.
4.同学们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物质质量变化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6.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16gA与6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1:9,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
B.12
C.18
D.36
7.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生成36g水
B.16g完全燃烧生成16g
C.12g碳在50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2g
D.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8.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B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若2
g和80
g
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质量为(
)。
A.64
g
B.18
g
C.80
g
D.9
g
9.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置换反应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10.某气体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气体可能含
B.该气体一定含
C.该气体可能由和组成
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
11.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30
5
10
15
反应后质量/g
20
20
A.a一定是反应物
B.
C.的取值范围一定是
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2:1
1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碱式碳酸铜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个数之比为2:3
C.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加热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的发生装置相同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P、Q、R、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P
Q
R
W
反应前的质量(g)
5
2
14
18
反应后的质量(g)
20
x
4
13
A.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3:2
B.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P+Q=2R+W
C.参加反应的R和W的质量等于生成的P的质量
D.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1:2
14.物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为,测得和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15.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值为12
B.丁属于化合物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6.(12分)根据题目信息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1)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小明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手指沾上硝酸银溶液,过一段时间出现痕迹,很难洗去。询问老师后得知,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生成一种金属、红棕色气体()和能供给呼吸的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硫酸亚铁受热分解反应时,发现它的生成物有三种,氧化铁固体、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17.(14分)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现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60g充分加热,使之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1)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_____(写
出计算过程)
(3)加热至时刻,测得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2%,则此时生成氧气的质量(m)为_____g。
18.(14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请参与其中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甲将白磷和反应装置、乙将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和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分别放在两架天平的托盘上,并用砝码调节天平平衡。丙对石棉网和打磨干净的镁条进行称量。
②三位同学分别引发反应。
③甲、乙同学在反应结束且甲的装置冷却后,将反应装置及装置内的物质放在反应前使用的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丙同学实验结束后称量石棉网和石棉网上氧化镁的质量,比较反应前后质量。
【实验分析】
①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______
(配平该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______
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反应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
______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②通过对上述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甲、乙两位同学发现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正确的,但是结论是错误的。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请分析导致丙同学实验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原因: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反思】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反应物中含有个碳原子、个氢原子、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有个碳原子、个氢原子、()个氧原子。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则。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
2.答案:C
解析:,,,,共4个化学方程式。
3.答案:C
解析:
9.3g中Co元素的质量=;则8.3g钻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3g-5.9g=2.4g;所以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则,解得,所以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4.答案:D
解析: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随着反应进行,气体总质量减小,但是空气中氮气等气体不参与反应,最终气体质量不为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过程中,氮气不参加反应,质量不变;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
5.答案:C
解析:反应后甲、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戊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一定不是分解反应,该A说法不正确;戊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说法不正确;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C说法正确;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为44:27,即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4:27,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是44:27,D不正确。
6.答案:C
解析:
16gA和6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总质量为80g,而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1:9,则生成D的质量为,设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则
A+2B=C+2D
64
64g
36g
解得,故选C。
7.答案:D
解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则18g氢气和144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62g,A错误;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甲烷和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比为16:44,即16g完全燃烧生成44g,B错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碳、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之比为12:32:44,则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C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正确。
8.答案:B
解析:
9.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A正确;四种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为氨气,B正确;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28):(6×18)=14:27,C错误;氢元素在氨气和水两种化合物中都显+1价,故其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D正确。
10.答案:A
解析: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则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则该气体可能是,可能是、的混合气体,也可能是、、的混合气体,故A符合题意。
11.答案:C
解析:A.由题意分析,c、d一定是生成物且生成的c、d质量之和是15g,b反应前的质量只有5g故a一定是反应物,该选项说法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故,该选项说法正确;C.a一定是反应物,反应后的质量一定减少,故的数值不会等于3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10g:5g=2:1,该选项说法正确。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C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P的质量增加了20g﹣5g=15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5g;同理可以确定R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4g﹣4g=10g;W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8g﹣13g=5g;由质量守恒定律,Q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x的数值为2。
A、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15g:5g=3:1,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于不知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无法确定化学计量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R和W,生成物是P,参加反应的R和W的质量等于生成的P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4g:2g=2: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根据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2.2g+
6.4g)-4.8g=3.8g,A不正确。反应中四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8g:4.8g:2.2g:6.4g=76:96:44:128,利用参加反应的3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6,可计算出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B正确。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中共含有6个O原子,而反应物的3个中含有6个O原子,因此,X物质中不含O元素,C不正确。根据B的分析,产物为气态时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而二氧化碳不是,D不正确。
15.答案:D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前后丙质量不变,反应前乙、丁都是10g,反应后生成8g甲,丁完全反应,生成了一定质量的乙,生成乙的质量为10g-8g=2g,则a的值为10+2=12,A正确;丁分解生成甲和乙,则丁是化合物,B正确;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丁和生成的乙、甲的质量比是10g:2g:8g=5:1:4,当丁为5g时,即丁反应了5g,生成乙1g,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0g+1g=11g,C正确;当甲为2g时,反应的丁的质量是2.5g,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6g:(10g-2.5g)=12:15,D不正确。
16.答案:(1)
(2)
(3)
解析:(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题意可知,见光分解时,生成一种金属(Ag)、红棕色气体()和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3)首先根据题意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然后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即,最后标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改“”为“”,则得到。
17.答案:(1)19.2
(2)49g(3)10
解析:
(1)由图像可知:制得氧气的质量为19.2g;
(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x=49g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49g;
则二氧化锰的质量为60g-49g=11g;
(3)加热至时刻,测得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2%,则此时剩余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为,生成氧气的质量=60g-50g=10g。
18.答案:【实验分析】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气球先变大后变小,反应前后称量质量相等;4;5;2;有蓝色沉淀产生,反应前后称量质量相等;;②该反应有氧气参与,未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合理即可)
【实验反思】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解析:【实验分析】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气球变大,反应过程中消耗氧气,冷却后气体体积减小,气球变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②丙同学在非密闭容器中进行镁的燃烧实验,空气中的氧气参与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镁,反应后质量增大。
【实验反思】微观上,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