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潮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观潮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8 19:5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观潮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候)
B.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C.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D.披发文身(文采)
2.下面四个字中,最可能与“宝玉”有关的是(

A.决
B.诀
C.玦
D.抉
3.下列加点的多音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涨红(zhàng)
投奔(bèn)
蒙古(měng)
B.家雀(què)
投降(
xiáng)
弯曲(qū)
C.露出(lòu)
角色(jiǎo)
要求(yāo)
D.钉子(dīng)
旋转(xuán)
将领(jiāng)
4.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A.天下之伟观也
势极雄豪
B.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吴儿善泅者数百
溯迎而上
D.分列两岸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金榜题名(写上,签署)
B.著书立说(写文章,写书)
C.顽固不化(愚蠢,愚笨)
D.呆若木鸡(死板,发愣)
二、填空题
6.读拼音写词语。
lǒng
zhào
huī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fèi
téng

jiù
cháo
shuǐ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比较下面的句子,填一填。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第一句意思________;第二句写出了________和________;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________的和浩大的________。
8.理解课文大意。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____,农历____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9.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若(_____)若(_____)
(_____)(_____)东望
人声(_____)(_____)
风(_____)浪(_____)
水天(_____)(_____)
齐头(_____)(_____)
山(_____)地(_____)
漫(_____)卷(_____)
风(_____)浪(_____)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山(____)地(____)
(____)天(____)地
七(____)八(____)
若(____)若(____)
风(____)浪(____)
东(____)西(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
①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  ),横贯(  )。②再近些,只见(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1.按原文内容填空。
12.这段话按照由______及______的顺序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中知道的。
13.文段第③句的后一个分句描写的是大潮的________,除此之外,文段其余内容描写的是大潮的________。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把浪潮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潮的壮观让作者不由地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我能摘抄一句:___________。
14.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片段中哪些语句描写的是这两句诗的情景?请画上波浪线。
课外阅读。
钱塘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秋分前后,许多人来到海宁观潮……潮水奔腾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潮差可达9米。
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潮水的涨落是海水受月球、太阳的引潮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共同作用引起的。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引潮力特别大,水涨得特别高,落得也最低。
钱塘江潮如此壮观除上述原因外,还因钱塘江河口有特定的地理形势和气象水文条件。钱塘江口的入海处即杭州湾。它在地形上是个典型的喇叭河口,越近东海越宽,最宽处达100公里,从杭州湾口的南汇嘴开始,向西大幅度收缩,到澉浦附近窄到30公里,到海宁盐官,江面只有3公里。河口宽,潮水大量涌进,往里,江面突然束狭,潮水相叠,水面升高。加之,在钱塘江澉浦附近的河床底部又有一道南北相连的沙坎,像门槛一样,起着进一步抬高水面的作用。
农历七、八月正是钱塘江洪季,水量丰富。江水滚滚东流入海,恰受东南季风推拥上溯的海潮顶托,风起潮涌,潮水和江水叠加,使得本来因江面束狭和沙坎的阻拦而抬高的潮水更加汹涌,形成钱塘潮的奇观。
15.“潮头高度可达3、5米,潮差可达9米”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16.“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引潮力特别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澉浦附近的河床底部又有一道南北相连的沙坎,像门槛一样”这一句中,用“南北”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
18.文末“潮水更加汹涌”的原因是(
)。
A.江面束狭,沙坎阻拦
B.水量丰富,海潮顶托
C.江面束狭,海潮顶托
D.水量丰富,沙坎阻拦
19.这段文字主要写(
)。
A.壮观的钱塘潮汹涌奔腾的景象
B.壮观的钱塘潮给人的深刻印象
C.壮观的钱塘潮与气象天文的关系
D.壮观的钱塘潮形成的原因
四、书面表达
20.小练笔
用“时间顺序”或“地点转换顺序”描写自己经历过的自然景象或者游玩的地方,要求书写工整,情感真实,表达自然流畅,题目自拟,字数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C
6.笼罩
恢复
薄雾
沸腾
依旧
潮水
7.完整
颜色
数量
巨响
声势
8.天下奇观
八月十八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9.隐

















10.崩











11.拉长 变粗 江面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12.


再近些
越来越近
13.
声音
形态
白线
水墙
战马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4.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③浪潮越来越近……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5.列数字
16.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几乎在一条直线上
17.
江水是由西向东流的沙坝门槛
沙坎
门槛
18.B
19.D
20.例文:
游西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都称杭州是人间天堂,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从小就向往那里,今天,我美梦成真了!
 
早晨,阳光洒满了整个杭州市,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向西湖出发!西湖,这个名字大家一点也不陌生.西湖有许多古人写过诗、词来赞美,天达对西湖的热爱.
 
我们随着拥护的人群来到西湖边,一幅美景映入眼帘,到处花红柳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游人们都拿着相机留影想把时间停留在这一分钟.站在岸边,一阵风掠过,撩乱了我们的头发,看,柳枝像一位美丽的姑娘,扭动着纤细的腰枝,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上船喽!我应接不暇地看着两岸的美景,看见了这边,那边又错过了.呀!西湖水平如镜,可以映出影子,水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清得可以看见湖底的沙石.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仿佛是一块未经打磨的铜镜.“看,那边桥头,就是传说中白蛇和许仙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导游说道,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一座弯弯的小桥,旁边有几棵柳树依偎在一起,连神仙也选择在这里约会,我的眼里,仿佛浮现出白蛇和许仙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这时,天空中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雨中的景色更迷人,湖水撞在石头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小鱼纷纷躲在荷叶底下,荷叶上沾满了晶莹透亮的水珠,水珠在荷叶上左摆右摆.岸边的小草在雨中傲然挺立,柳叶经过雨水的冲洗更加翡绿、动人.西湖附近还有打虎英雄武松的墓碑、雷锋塔……
 
时间到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西湖,杭州西湖真美,怪不得有神仙的传说,诗人的佳话,我真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