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生活中的比(2)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试一试和第71页“练一练”第5~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并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并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并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
2.六(1)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
(1)24∶20表示什么?(2)24∶44表示什么?
3.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生活中的比。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理解生活中同类量比的含义。
出示情境图:甘蔗汁和水的体积比是1比2。树高和影长的比是6比3。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说一说它们的含义。
学生可能会说:1份甘蔗汁2份水,2份甘蔗汁4份水…水的体积是甘蔗汁的2倍;树高是影长的2倍,影长是树高的。
小结:同类的两个量相比可以得到它们的倍数关系。
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值的意义。
出示下列表格,填一填,求一求,说一说。
(1)谁快?
(2)哪种苹果最便宜?
组织学生完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速度、单价的认识。
马拉松选手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0∶2,比值是20,也就是每小时跑20
km。
骑车人骑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5∶3,比值是15,也就是每小时跑15
km。
20>15,马拉松选手快。
A种苹果总价和数量的比是9∶2,比值是4.5,也就是每千克4.5元。
B种苹果总价和数量的比是15∶3,比值是5,也就是每千克5元。
C种苹果总价和数量的比是12∶3,比值是4,也就是每千克4元。
4<4.5<5,C种苹果最便宜。
学生会发现:
速度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单价就是总价与数量的比值。
小结:不同类的两个量相比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量,如路程∶时间=速度,总价∶数量=单价。
3.探究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师:想一想,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
先小组讨论后,再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整理成下表。
(2)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a∶b=a÷b=(b≠0),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
(3)师: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和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和除法中的除数都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不能为0。
(4)理解比、分数、除法的区别。
除法是一种运算,比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分数表示一个数。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1)爸爸身高1.8
m,小明身高100
cm,两人身高比是1.8∶100。(
)
(2)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可以是任意整数。(
)
(3)既可以看作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的比。(
)
第(1)题中爸爸身高和小明身高的单位不一致,不能直接写比,要先统一单位;第(2)题中,比的后项不能为0;第(3)题因为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所以正确。
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6题。
(1)让学生写比并求出比值。
(2)观察两个图形并把比值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以得出:比值越大,斜坡越陡。
(3)让学生再换一组数据画图验证结论。例如斜坡C最高点的高度与木板长度的比是1∶4。
3.联系实际说说6∶2的含义。
分两种情况分析:同类量和不同类量。
学生可能会举例说:
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6∶2,表示它的长是宽的3倍。
练习本的总价与本数的比是6∶2,表示练习本的单价是6÷2=3(元)。
五、拓展提升
1.甲、乙两数的比是4∶5,乙、丙两数的比是5∶7,甲、丙两数的比是多少?
4∶7
2.一杯糖水,糖占糖水的,糖与水的比是(1)∶(9)。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7题。
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和同桌说一说。
独立填好表后在小组内订正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和同桌说说。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2)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数量=单价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a∶b=a÷b=(b≠0)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交流、汇报,实现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这也是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思维的过程。
不足之处:细节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对倍数关系和比没有联系起来。
教学建议:在教学时还可以加一些有趣的教学内容,如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比,让学生感受到比就在生活中,比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