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14:32:02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必备知识·基础练】
质量守恒定律
1.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2升氢气和8升氧气反应生成10升水
B.1克红磷和1克氧气反应生成2克五氧化二磷
C.50克酒精和50克水混合得到100克酒精溶液
D.某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图中的纵坐标可表示
(
)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种类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质量   ⑥分子数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3.(2021·唐山质检)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
A.原子种类
B.原子的数目
C.分子的种类
D.元素的种类
5.(2020·天津中考)现将20
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16
g
C和11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
A.20∶11
B.20∶7
C.5∶4
D.16∶11
6.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在A+B===C+D的反应中,5
g
A跟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
g
D,则生成C的质量为
g。?
(2)在A+B===C的反应中,足量B与W
g
A完全反应后,生成12
g
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g。
7.(2021·焦作质检)某化合物6.4
g与一定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8
g二氧化碳、5.6
g一氧化碳和14.4
g水,该反应中消耗的氧气质量为
g。?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8.(2021·太原质检)从化学方程式“N2+O22NO”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反应物有两种
B.反应速率很快
C.反应条件是放电
D.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
9.(2021·孝感质检)化学方程式C+O2CO2可读作
(
)
A.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1个碳加1个氧气等于1个二氧化碳
D.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10.(2020·齐齐哈尔中考)学校防控新冠肺炎所用消毒液成分之一是次氯酸钠,以下反应可生成次氯酸钠,Cl2+2NaOH===NaCl+X+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aClO
B.Na2OC.NaOH
D.NaClO3
11.(2021·宝山区质检)在双氧水制氧气实验中,某些变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纵坐标y可以表示的变量是
(
)
A.氢元素质量 
   B.氧元素质量
C.水的质量 
   D.氧气质量
12.(2020·邵阳中考)已知某纯净物4.6
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13.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x=2
B.d是催化剂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14.(2020·湘潭中考)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C.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甲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15.(2021·大庆质检)设计了如图“红磷燃烧前后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8.6
g,则图中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
。?
(3)红磷燃烧:红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
(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
(5)反思:红磷燃烧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6.(关注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材料一:1673年,波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甑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波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火上加热,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
。?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波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
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波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PAGE
-
1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必备知识·基础练】
质量守恒定律
1.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D)
A.2升氢气和8升氧气反应生成10升水
B.1克红磷和1克氧气反应生成2克五氧化二磷
C.50克酒精和50克水混合得到100克酒精溶液
D.某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图中的纵坐标可表示
(B)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种类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质量   ⑥分子数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3.(2021·唐山质检)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D)
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C)
A.原子种类
B.原子的数目
C.分子的种类
D.元素的种类
5.(2020·天津中考)现将20
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16
g
C和11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B)
A.20∶11
B.20∶7
C.5∶4
D.16∶11
6.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在A+B===C+D的反应中,5
g
A跟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
g
D,则生成C的质量为 3 g。?
(2)在A+B===C的反应中,足量B与W
g
A完全反应后,生成12
g
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2-W)g。
7.(2021·焦作质检)某化合物6.4
g与一定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8
g二氧化碳、5.6
g一氧化碳和14.4
g水,该反应中消耗的氧气质量为 22.4 
g。?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8.(2021·太原质检)从化学方程式“N2+O22NO”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B)
A.反应物有两种
B.反应速率很快
C.反应条件是放电
D.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
9.(2021·孝感质检)化学方程式C+O2CO2可读作
(B)
A.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1个碳加1个氧气等于1个二氧化碳
D.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10.(2020·齐齐哈尔中考)学校防控新冠肺炎所用消毒液成分之一是次氯酸钠,以下反应可生成次氯酸钠,Cl2+2NaOH===NaCl+X+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
A.NaClO
B.Na2OC.NaOH
D.NaClO3
11.(2021·宝山区质检)在双氧水制氧气实验中,某些变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纵坐标y可以表示的变量是
(C)
A.氢元素质量 
   B.氧元素质量
C.水的质量 
   D.氧气质量
12.(2020·邵阳中考)已知某纯净物4.6
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13.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x=2
B.d是催化剂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14.(2020·湘潭中考)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C.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甲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15.(2021·大庆质检)设计了如图“红磷燃烧前后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防止红磷燃烧放热导致锥形瓶炸裂 。?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8.6
g,则图中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
 3.6
g 。?
(3)红磷燃烧:红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产生白烟 。?
(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没有冷却至室温,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 。?
(5)反思:红磷燃烧 遵守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6.(关注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材料一:1673年,波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甑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波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火上加热,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答案合理即可) 。?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波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 空气 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波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打开容器前没有称量容器的总质量 。?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A、C、D 。?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