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整理与复习(3)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整理与复习(3)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14:5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整理与复习(3)
复习内容:教材第53页观察物体和第54页第4、5题。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能够熟练用多种方式,从多种角度观察物体,并且认识到事物具有多面性,能将实际生活中的眼睛、视线抽象成数学中的点、线。
2.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回顾、整理、巩固练习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激发学生学习及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转换的空间思维。
教学难点: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一)谈话导入。
师:前面我们整理与复习了圆、分数的混合运算,我们还学习了百分数和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复习观察物体。
(二)梳理反馈,建构网络。
1.小组交流梳理。
组织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后进行整理。
教师要求:(1)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罗列,再将罗列的知识进行归类,把同一类的知识放在一起,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概括。(2)找出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将整理的内容汇总下来。
2.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的交流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订正和补充。对于呈现出来的好作品,教师让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
(1)搭积木比赛:观察物体一般从正面、上面、左面来观察。从三个方向观察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从两个方向观察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确定所需正方体的数量范围;从一个方向观察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不能确定所需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2)观察的范围:把眼睛、视线抽象为点、线。通过连接观察点和阻碍点成的线(视线)确定观察的范围。站得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离得越远,看到的范围越广。
(3)天安门广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建筑物的相对位置是不一样的,判断从不同位置看到画面时,可以把自己假设成拍摄者,想象自己依次看到的景物顺序,也可以借助实物进行模拟。
3.回忆提升。
让学生回顾学习本单元时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观察物体要从多个角度看一看,想一想。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摆出多种几何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搭成的几何体是确定的;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范围不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第54页第4题。
(1)思考: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看立体图形,分别会看到什么形状?
(2)学生独立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然后指名学生展示。
2.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搭一个由5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1)学生读题,看清要求。
(2)引导学生先按从上面看到的摆放小正方体,这是最下层小正方体的图形。再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考虑第5个小正方体放的位置。
(3)学生摆一摆,看一看有几种方案。然后指名汇报。
规范答案:
3.山坡后有一座高塔,奇奇想看看高塔究竟是什么样子。①奇奇在山脚下看;②爬到半山腰看;③终于到达山顶看。请你按奇奇看高塔的顺序,在三幅图片下面的括号里标出①②③来。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己从山脚下开始爬山过程中高塔的变化情况。
(3)确定答案。正确顺序:③①②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观察一个正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
)个面,至少能看到(
)个面。
(2)奇奇和毛毛的身高相同,都在同一灯光下,毛毛的影子却比奇奇的影子长,这是因为(
)离路灯远。
(3)学校有一幢四层高的教学楼,小明在四楼看到围墙外的范围比在二楼看到的(
)。
2.完成教材第54页第5题。
可利用手里的物体演示一下。
四、拓展延伸
1.请你根据规律,在图中填上最下面一层五个小正方体的号码。
2.
(1)上面的立体图形中,(①)和(
③)从正面看形状相同,
(②)和(⑤)从正面看形状也相同。
(2)(③)、(④)和(⑤)从上面看形状相同。
(3)(④)和(⑤)从侧面看是。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翻阅课本,回顾本单元中学习了哪些内容,并根据教师提出问题进行整理。
学生汇报交流。
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重难点的复习。
和同桌交流后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并说说思路。
指名回答。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整理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探究的成功与乐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并且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不足之处:在问题设计中没有照顾各层次的学生。
教学建议:复习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多安排一些练习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