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枯树的倾诉》习作教学设计
【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科目:语文
2、年级:五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
习作要求写一篇命题想象文章,教材提供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情景展开想象追寻根源。教材对学生的想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想象丰富,合乎情理;对表达也提出了用第一人称;在情感上要求学生动情倾诉。
【教学设想】
通过故事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大树,指导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讨论写法,由提纲到片断,由片断到整篇,一系列积极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上得到积累和应用,在思维与技能上得到训练和发展,在思想情感上得到教育和愉悦。
【教学目标】
1、根据情景大胆合理想象。
2、学习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
3、练习条理清楚、感情真挚地表达。
【教学重点】
根据情景大胆、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练习条理清楚、感情真挚地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小故事,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人和树木是友好相处的。人不伤害树木,树木老了,干枯以后自己走回人家,让人们作柴烧。后来人们要建房子,要做家具,自然干枯的树木不够用了,他们就拿起斧头砍下活树。树木十分害怕,伤心,干枯以后再也不自己走回家了。
假如你是一棵树,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兴趣浓时,打开课本,自读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
二、引导学生走进大树,指导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
1、出示多媒体课件:枝繁叶茂的大树。引导学生走进大树,感受大树的健壮、繁荣。
观察画面中的大树,要学生运用学过的词句来描述这棵大树。
教师提示:走进大树的方法——设想自己就是这棵大树,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2、出示多媒体课件:干枯残败的大树。引导学生走进大树,感受大树的痛苦、无奈。
观察画面中的大树,说说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
3、多媒体课件同时出示以上两个画面,指导学生对照两幅图,思考:大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它遇到了哪些不幸?
学生思考,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归类:
环境的变化:人为的和非人为的。
灾害的影响:火灾、虫灾、雷击等。
人类的破坏:砍伐、剥皮、搬移等。
……
4、学生选定大树枯槁的原因,思维跳出画面的限制,走进大树的内心世界,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同桌互说。
5、全班交流,共同评议。评议的重点是:思路是否清楚,细节是否失真,情感是否真实,情感变化层次是否分明,想象是否既大胆又合理。
三、指导、讨论可选用的写法。
1、写作思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中间插叙对美好往事的回忆;用倒叙的方式来写;以对比的方法来写,如现在跟过去对比,自己与别人对比等。
2、细节描写:要符合大树的处境、年龄、性格、心态、语气等。
3、情感表达:借景抒情,含蓄表达自己的情感;夹叙夹议,把自己的情感以议论的方式来表达。
四、学生根据教师教学安排习作。
1、指导学生写习作提纲,组内交流。
2、指导学生练习写片断。学生自己挑选写作提纲中的一部分,进行练写,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根据写作提纲学生独立习作。
4、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对照习作内容提出的要求,先自读自改,然后同桌互读互改。
5、教师讲评。
五、课外延伸。
模仿这种写作方法,布置学生以“__(如课桌、篮球、水龙头、电视机……)的倾诉”为题进行课外习作,并把写得好的文章推荐给学校刊登。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命题想象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情景展开想象寻根溯源。我设计过程中有意抛开习作示范例文。因为有了例文,它除了可以帮助学生降低习作难度的同时,还有负面的影响:学生往往有意无意地模仿例文来写,削弱了自己大胆合理的想象。故我在设计过程中精选了与习作内容联系紧密的苗族民间小故事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走进大树,指导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讨论写法,由提纲到片断,由片断到整篇,降低无例文造成的难度。设计时我力求教学过程符号儿童的认知、学习规律,强调师生双边活动,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注重思维与技能的训练和发展,注重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教育。整个设计过程,我屏弃多花样,求平实。
课件5张PPT。习作要求1、根据情景大胆合理想象。2、学习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3、练习条理清楚、感情真挚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