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认识图形
第1课时
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实物,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经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的过程,能对简单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克服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交流,经历认识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物体形状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各种形状的盒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几何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老师的袋子里有什么吗?(出示袋子:内装铅笔、书、杯子、乒乓球和魔方)老师有一个要求,只能摸,不许看。选学生摸,并说出物品的名称及理由。师:我发现这几个小朋友都是通过摸物体的形状来知道它们是什么,看来认识物体的形状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物体的形状。(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说一说。(1)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情境图。师:你能把图中的物品分成几类?(2)请你们把自己准备的东西摆在桌面上,这么多东西,请你说说可以怎样分类。学生自由发言。2.照样子分一分,认一认。(1)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2)小组汇报。①认识长方体。出示长方体的物品。问:它是什么样子?生自由发言。师:从自己学具袋中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有什么发现?生: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其中每两个面是相对的。师:像这样的都叫长方体(板书:长方体)。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所有的长方体物品。②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的物品。师:从自己的学具袋中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和长方体有什么不同?学生发言,相互补充。得出:也有6个面,但6个面都一样。教:这就是正方体(板书:正方体)。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所有的正方体物品。③认识圆柱和球。分别出示圆柱和球。指学生摸一摸,说一说,认一认。教师板书:圆柱球师:圆柱有两个平面是圆的,像圆圆的柱子。球没有平面,有一个曲面。3.玩一玩。师:认识了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你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动最快。让学生做实验,然后汇报。因为球的面比较光滑,它的整个面都是曲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圆柱的侧面是曲的,可以前后滚动,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的,不能滚动,所以球滚得最快。4.小练习:把四种不同形状的学具放进一个盒子里,一名学生说要摸出的图形,另一名学生摸出来,其他同学做裁判,摸错了不得分,摸对了加1分。各5局,比一比谁的得分高。小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都有十分明显的形状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平平的面,但正方体每个面都一样,而长方体只有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圆柱的上下一样粗,有两个圆面,侧面是曲面。球是圆圆的,容易滚动。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找朋友”是什么意思,然后让每个学生独立解题,用线连一连,最后全班交流。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搭一搭自己喜欢的东西,再说一说是由几个什么立体图形搭成的。五、拓展提升1.猜一猜下面藏着的物体是什么?请圈出物体的名称。2.按规律选一选。(填序号)六、课堂总结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一些图形,小朋友们回家看看家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七、作业布置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2、4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大胆发言。摸一摸,想一想。大胆发言。进行游戏。摸一摸。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学生回顾课堂内容。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在设计上力求体现《课标》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中,整堂课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地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
不足之处:本课教学为了追求精确程度,有时教师说得多,学生模仿得多,创造性不强。
教学建议: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教授者,更是活动的组织者和问题的引燃者。因此,教师要在放手的同时把握时机,掌握火候,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指点时就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