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搭积木
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借助熟悉的物体(积木)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的关系。
3.初步学会在合作、探究的环境中自主学习,体会到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验加减法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积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今天这节课,老师要介绍两个小朋友和我们一起玩“搭积木”的游戏,好吗?(板书课题:搭积木)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笑笑摆积木图。师:笑笑开始摆了多少块积木?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照样子摆一摆。生:笑笑开始摆了13块,左边高的一竖有10块,右边矮的有3块,合起来是13块。学生照样子摆好13块积木。师:笑笑接着怎么做的?现在积木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你能列出算式吗?(2)学生在教材第77页上填一填。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3+2。(3)怎样计算13+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4)全班交流。方法一:借助计数器拨一拨。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个位上拨3表示13,再在个位上拨2个珠子,这样十位上还是1,个位上有5个珠子,所以13+2=15。方法二:借助积木数一数。把2个积木放到原来13个积木中,一共是15个积木,所以13+2=15。方法三:用算式计算。先算3+2=5,所以13+2=15。小结:计算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时,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2.还剩多少块积木?(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问题二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意。生:笑笑摆了18块积木,淘气拿走了2块,还剩下多少块?(2)请同学们根据题意自己摆一摆,拿一拿。(3)现在的积木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你会列式计算吗?要求学生在教材第77页上完成列式,并试着算出结果。方法一:倒数法。从18倒着往前数2个数,即17,16,所以18-2=16。方法二:利用数的组成计算。18是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减去2个一,还剩下1个十和6个一,即16,所以18-2=16。方法三:借助计数器计算。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8,再在个位上减去2个珠子,这时计数器的十位上有1个珠子,个位上有6个珠子,表示16,所以18-2=16。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8-2=16。小结:计算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时,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减。3.对比加法与减法。师:为什么笑笑和淘气手上都是拿了2块积木,第一次的算式是加法,而第二次的算式是减法?小组讨论后得出:笑笑是在13块积木上再放了2块,积木多了,所以要加上;淘气是在原来18块的积木上拿走了2块,积木少了,所以要减去。4.说一说。(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问题三图。师:图中的做法你能看懂吗?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全班交流。生:先找出前面的数,加几就往后数几个,减几就往前数几个。(2)小练习:计算14+3=
19-3=小结:十几加几,就是在这个两位数后面接着数几个数;十几减几,就是在这个两位数的前面倒着数几个数。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提出加法和减法的数学问题,再列算式,独立算出得数。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5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竞赛。五、拓展提升1.它们各是几?△+△=6
□+△=13
△=(3)
□=(10)2.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18-3
19-2
15-4
19-11
6-319-1>19-2>18-3>16-3>15-4六、课堂总结说说你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七、作业布置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2、3、4题。
回答问题,进入新课学习。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动手摆一摆。尝试列式。探究算法。大胆交流。摆积木。进行计算。对比讨论。独立完成练习。独立思考完成。学生回顾课堂内容。
板书设计
搭积木
13+2=15
不进位加法,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往后接着数几个数。
18-2=16
不退位减法,把个位上的数相减;或往前倒着数几个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不足之处:没有及时对多种方法进行对比,沟通各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