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动物聚会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动物聚会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20:5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动物聚会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相同数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理解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2.
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乘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小朋友,秋天到了,漫山遍野的果实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决定开一个“庆丰收”的联欢会。(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你们看,都有谁来参加了?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聚会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动物聚会)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看图找信息。师: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依次闪烁:3只小白兔,每只小白兔抱4根胡萝卜;6只松鼠,每只松鼠带来3个松果;3只猴子,每只猴子带来6个桃子。2.提出问题。师:能够将自己的劳动果实与小伙伴们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根据已经发现的信息,同学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交流的时候要把问题加上已知条件,说得完整一些,表达得要具体一些。预设:一共有多少只动物?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一共有多少个桃子?……3.解决问题。师:同学们可真厉害,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列式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这两个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师生共同订正、完善。师:淘气和笑笑也列了一些算式解决这两个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想一想,连一连”)你能帮他们选一选,连一连吗?让学生独立在书上连线。师:为什么有些两边都连?有些只连一边?6+3为什么两边都不连?根据上面情境里的动物,你知道“6+3”可以表示谁和谁的数量吗?生1:每篮3个松果,有6篮,就是有6个3,列成加法算式是3+3+3+3+3+3,列成乘法算式是3×6或6×3;生2:每盘6个桃,有3盘,就是有3个6,列成加法算式是6+6+6,列成乘法算式是3×6或6×3;生3:6+3表示松鼠和猴子的数量或松鼠和小白兔的数量。小练习:你能用多种算式来计算“有多少根胡萝卜”和“有几只小鸟”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看一看,说一说”)有多少根胡萝卜和有几只小鸟都可以想到算式:3+3+3或3×3。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4.理解“3×6”的两个含义。师:计算“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和“一共有多少个松果”时,都可以用3×6表示,它们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生: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3×6表示的是3个6是多少;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3×6表示的是6个3是多少。师:用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数学问题呢?要求学生先说说书中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想一想”),然后再交流生活中其他用3×6解决的问题。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题。先说题意,明白每幅图各表示什么意思,再动手连一连。2.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再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五、拓展提升1.同学们做广播操,排成一个正方形队伍。分别从前、后、左、右数起,淘气都是第3个。一共有多少人做广播操?(先画一画,再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5+5+5+5+5=25(人)
5×5=25(人)2.把一根绳子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这时每一小段绳子长5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先画一画,再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5+5+5+5=20(米)
4×5=20(米)六、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吗?七、作业布置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3、4、5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口答。完整叙述问题,轮流在小组里说一说后,集体汇报。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与补充。小组讨论,集体汇报。学生自由说,其他同学补充。独立思考后完成。学生回顾课堂内容。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6个3
3+3+3+3+3+3=18
3个6
6+6+6=18
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6×3=18或3×6=18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求小动物们各带来多少果实”“找生活中的乘法”等学习内容都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都是充满个性化的、儿童化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猜测、探索和交流。
不足之处:让学生先说条件再说问题,这样完整叙述问题的方式虽然好,但是比较费时,很难在一节课内完成上述教学任务。
教学建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