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植树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棒、点子图和配套主题图的图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1.出示:6÷3=
12÷4=
18÷6=
35÷7=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出示:30÷3=
600÷2=
560÷7=
360÷9=你又是怎么算出来的?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新的算式朋友,它就在我们今天学的这节课的图中,我们大家一起来找到它好吗?(板书课题:植树)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师: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3棵树苗,分给三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分一分,算一算。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算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可以用除法,列式36÷3。2.探究算法。师:怎么计算呢?方法一:利用乘法想除法,因为12×3=36,所以36÷3=12。方法二:可以用分小棒的方法。36根小棒,先把3捆小棒平均分,每班分1捆,也就是10根;再把6根小棒也平均分,每班分2根。10根加2根就是12根。我们可以用三个算式表示分小棒的过程:30÷3=10
6÷3=2
10+2=12方法三:如果在没有小棒的情况下,怎样得出36÷3的结果?引导学生得出:把36分成30和6,先用30除以3得10,再用6除以3得2,最后10加2得12。30÷3=10
6÷3=2
10+2=12方法四:直接口算。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写在个位上,这样就算出了得数是12。师:为什么要把1写在十位上?这里的1表示的是1个十,所以要把1写在十位上。3.实操演练。三(1)班共有48人参加植树,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列式并解答。生:可以用除法,列式48÷4。师: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引导学生说出4人一份,求48可以分成多少份,就是求48里面有多少个4)(课件出示)48个点,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学生,让学生独立分一分,然后交流。通过操作,让学生观察出把48分成40和8,分别用40除以4,8除以4,把除得的商相加。课件出示口算过程:40÷4=10
8÷4=2
10+2=12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把被除数分为整十数和个位数两部分,先用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再用个位数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4.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30÷3=33÷3=36÷3=39÷3=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被除数和商是怎样变化的?预设:算式的规律是除数3不变,被除数每次增加3,商每次增加1。提问:你还可以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师:你能用你的发现尝试计算52÷4吗?预设:可以先把52减去一个4是48,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48÷4=12,12+1=13,所以52÷4=13。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1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5题,接着写,你能写出几个算式?五、拓展提升1.妈妈去超市买了2件衬衣,付了100元,找回14元。每件衬衣多少元?100-14=86(元)
86÷2=43(元)2.在学校举行的数学测试中,乐乐把一个数除以5误算成了乘5,结果是500。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500÷5=100
100÷5=20六、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大家知道了几种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还可以用小棒帮助算。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下课以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2、3、4题。
学生开火车,依次口答。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师提供教材的主题图画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口述自己的想法,和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让学生上台展示,准备一个点子图让学生画。学生独立算一算,观察算式中的变化规律,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植树
36÷3=12(棵)
方法一:12×3=36
36÷3=12(棵)
方法二:30÷3=10
6÷3=2
10+2=12
48÷4=12(组)
方法一:12×4=48
48÷4=12(组)
方法二:40÷4=10
8÷4=2
10+2=12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
不足之处:(1)学生展示部分占有时间较多,练习时间较少。(2)小组合作中,学困生照顾得不够,感觉掌握得不好。
教学建议:应该合理分配时间,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增加全体练习的时间,而且要多关注学困生,引导他们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