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长方形周长
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同时感受“长方形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配套主题图的图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叫图形的周长,那请大家说说什么叫图形的周长。在生活中,长方形是我们比较常见的图形。由于实际需要,经常需要计算它的周长,这一节我们就重点研究长方形的周长。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量一量,算一算。(1)量一量,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预设1: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5+3+5+3=16(厘米)预设2:分别量出长和宽,再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5×2+3×2=16(厘米)预设3: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再乘2。(5+3)×2=16(厘米)师:仔细观察,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2)正方形的周长该怎样计算?量一量,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预设1:把4条边长加起来。3+3+3+3=12(厘米)预设2:4条边都是3厘米,边长乘4就可以了。3×4=12(厘米)2.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1)把它们所有的边都加起来就可以了。(2)长方形周长=(长+宽)×2(3)正方形周长=边长×4注意:特殊情况按特殊情况计算图形的周长。3.解决实际问题。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6米,宽是4米。可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笑笑的围法。(引导学生说:长边靠墙)指明汇报不同算法,课件出示不同算法:4+6+4=14(米)
4×2+6=14(米)(2)计算淘气的想法。(引导学生说还有一种情况:宽边靠墙)学生计算后指明汇报,老师课件出示不同算法:6+4+6=16(米)
6×2+4=16(米)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3题。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五、拓展提升一块正方形菜地,有一面靠墙,其他三面都用篱笆围起来。已知用了24米的篱笆,请问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米?24÷3=8(厘米)
8×4=32(米)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七、作业布置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2、4、5题。
学生回顾“周长”的概念。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找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测量长和宽。展示多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测量正方形的边长,并展示计算方法。学生尝试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对于这种一面靠墙的围栏,让学生明白其中靠墙的边不需要围围栏,也就是不需要计算这条边的长度。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多边形的周长:几边形就是几条边长度的和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注意:有特殊情况的,按特殊情况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能灵活处理教材;(2)能抓住错误为案例,这样就突破了难点;(3)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引导到位,学生参与度高。
不足之处:学生在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过程中,汇报不同方法时说得多,时间用得比较多,以致没练几个题就下课了。
教学建议:时间性把握得不够好,今后课堂中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把控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