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时间与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78~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时间与数学的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全家要一起出去旅游,选择什么时间比较合适?预设:周末或者节假日。师:可是奇思家里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信息)奇思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奇思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师:奇思哪一天才能和父母一起回老家去看望爷爷奶奶呢?你们愿意帮奇思解决这个问题吗?
(愿意)师:下面我们就借助日历表来探究时间与数学的问题。(板书课题:时间与数学)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一)问题一:共同的休息日。1.找出父亲的休息日。(1)引导学生理解“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的含义。师:(出示9月日历)奇思的父亲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预设1:4天里有3天工作、1天休息。预设2:父亲工作3天,休息1天;再工作3天,休息1天……(2)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快速而准确地在日历上找出父亲的休息日?预设:边找边做上记号,不容易出错。师:这个方法可真好,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来做标记?预设: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3)在日历上用“△”标记出父亲的休息日。师:从9月1日开始工作,请用“△”在日历上标记出父亲的休息日。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4)学生汇报。父亲的休息日:4、8、12、16、20、24、28日。2.找出母亲的休息日。(1)引导理解“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的含义。师:(出示9月日历)奇思的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你又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预设1:母亲工作1天,休息1天;再工作1天,休息1天……预设2:2天里有1天工作、1天休息。(2)在日历上用“○”标记出母亲的休息日。师:同样从9月1日开始工作,在日历上用“○”标记出母亲的休息日。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母亲的休息日: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日。3.找到父亲、母亲共同的休息日。师:我们用不同的标记找出了父亲、母亲的休息日,请你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预设:父亲、母亲共同的休息日:4、8、12、16、20、24、28。4.找到全家共同的休息日。(1)师:奇思周六、周日休息,用“?”
标出他的休息日。你又有什么发现?预设:全家共同的休息日:4、24。(2)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全家共同休息日的?用这样的方法你能找出父子或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吗?5.认识集合,表示共同休息日。师:刚才我们用做标记的方法找出了奇思一家三口所有的休息日,并发现了他们共同休息的日子。现在我把父母共同的休息日集中在这样一个圈内,谁看懂了?说说你的理解。(出示集合)
预设:就是把“△”“○”重复标记的日子写进圈里,表示的是父母共同的休息日。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找出父子、母子、全家共同的休息日吗?学生自主完成,全班交流。师:我们借助日历做记号,用集合记录数据等方法,帮奇思找到了他们一家共同的休息日,那现在你能告诉奇思他们应该哪一天去看望爷爷奶奶了吗?预设:能,4日和24日全家都同时休息,可以去看望爷爷奶奶。师:你是从哪里知道?
预设:从集合里看出的。师追问:那集合好用吗?它的好处在哪?预设:好用,集合能让我们直观地看到数据。(二)问题二:日历中的规律。1.出示日历:任意框住4个数。(1)师:请仔细观察这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汇报。预设1:12比11多1,19比18多1,18比11多7,19比12多7。预设2:11+19=30,12+18=30。预设3:4个数的和是60,正好是(11+19)×2=60。(2)课件再换一组数,让学生再次观察,验证规律。预设:找到13、14、20、21,13+21=34,14+20=34,正好是(13+21)×2=13+14+20+21。(3)总结规律:横排相邻的日期相差1,竖排相邻的日期相差7。(首数+尾数)×2=4个数的和2.出示任意框住的9个数。(1)师:4个数有这样的规律,那么9个数呢?师:观察日历中涂色的9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组内交流,然后集体汇报展示。预设1:14-7=7,21-14=7,15-8=7,22-15=7,16-9=7,23-16=7,也就是每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7。预设2:7+15+23=45,14+15+16=45,9+15+21=45……预设3:横着看,8-7=1,9-8=1,下一行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也就是每行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师:怎样快速算出这9个数的和?预设:15×9=135(移多补少凑成15),我发现:中间数×9=9个数的和。(2)让学生再圈出一组包含9个数的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进行验证。预设1:我找到了11
12
1318
19
2025
26
27这9个数,我发现横着看,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竖着看,上、下两个数之间相差7。预设2:我发现这9个数加起来的和等于中间数×9的积。小结:在日历中,横排相邻的日期相差1,竖排相邻的日期相差7。规则排列的9个数的和=中间数×9。3.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79页“猜一猜,说一说。”(1)独立思考笑笑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想法。预设:按照日历的规律,横着相邻的两个日期相差1,所以我们可以用(25-1)÷2=12,所以日期为12日和13日。(2)独立思考淘气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想法。预设:按照日历的规律,竖着相邻的两个日期相差7,所以我们可以用(37-7)÷2=15,所以日期为15日和22日。四、巩固练习1.填空。(1)日历中每行相邻的两个日期相差(
)。(2)日历中每列相邻的两个日期相差(
)。2.笑笑与淘气都喜欢到学校体育馆进行运动,从11月1日开始,笑笑每隔2天去一次体育馆,淘气每隔3天去一次。(1)请在日历中用不同的记号分别标记他们去体育馆的日期。笑笑用的标记是(
),淘气用的标记是(
)。(2)写出他们11月份同时去体育馆的日期。他们相约11月中旬(11日-20日)一起在体育馆打羽毛球,可以选择的日期有(
)。五、拓展提升有三艘轮船,同一天离开港口,A船出一次港需要3天,B船出一次港需要4天,C船出一次港需要5天。它们在11月1日同时离开港口,最快到几月几日又同时出港?最快到12月31日又同时出港。六、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七、作业布置阅读教材第79页“少年高斯的故事”。想一想他是怎样算的,你也来试一试。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理解题意,并思考如何进行标记。学生利用标记的方法,找到休息日。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标记,并得出共同的休息日。学生独立完成,并体会集合的优点。学生通过对几组数据的观察,发现日历中的规律。学生通过多组数据的对比发现,验证规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时间与数学
共同的休息日
日历中的规律
做不同的标记
有顺序
集合
横排相邻的日期相差1
竖排相邻的日期相差7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活动的安排、流程的设计体现了“统筹方法”,给学生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以身边发生事物为例,思考“时间与数学”的问题。
不足之处:在集合图的交流展示中花的时间较多,个别学生的表达不清晰,导致集合图的优势没凸显,也影响了后面的教学时间。
教学建议: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了日历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从日历中寻找有关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