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章丘市第三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章丘市第三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14 10:11:48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质量检测
说明: 1.本试卷分第 卷(选择题)和第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时,将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正确答案填在第 卷相应的答案表格内。考试结束后,只交第 卷。
第 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Ⅱ卷答案表中。
1.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水路赴洛阳赶考。一定要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A.永济渠 B.通惠河 C.通济渠 D.广通渠
3.小明为深入了解唐太宗,进行了探究性学习。下列可以为他提供最有效信息的文献是
A B C D
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5. 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的
A. 吃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B. 背诵白居易的《新乐府》
C. 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D. 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历
6.“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如右图所示) 最早出现于
A.西汉 B.东汉 C.隋朝 D.唐朝
7. 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 灭亡西夏 B. 统一蒙古
C. 建立元朝 D. 定都大都
8.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A. 维吾尔族 B. 回族
C. 苗族 D. 白族
9. 漳湾“戚公祠、福安“继光饼”由来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 收复台湾 B. 抗击沙俄入侵
C. 抗击倭寇 D. 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10.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
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11.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与那里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最主要条件是
A.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B.造船、航海水平高
C.郑和个人的素质 D.出航全体成员的努力
12.小明同学想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和中亚的历史,最好参考书籍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13.隋唐时期大规模开凿的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是。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莫高窟 D.麦积山石窟
14.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要比欧洲早约400年。你知道毕升所使用的活字是以下哪种?
A.陶活字 B.木活字
C.金属活字 D.石刻活字
15.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
A.满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D.藏族
16.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A.《资治通鉴》 B.《史记》 C.《左传》 D.《汉书》
17.为我国美术史上,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秋郊饮马图》 C.《纺车图》 D.《耕获图》
18.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元旦 D. 重阳节
19. 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
A. 高僧玄奘 B. 鉴真和尚 C. 李春 D. 马可 波罗
20.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 北宋的四川地区 B. 南宋的四川地区
C. 北宋的汴梁地区 D. 南宋的临安地区
21.“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22.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清朝设置管理机构为( )
A.北庭都护府 B.宣政院 C.西域都护府 D.伊犁将军
23.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D.皇权日益加强
24.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A.占城稻 B.玉米 C.甘薯 D.向日葵
25.下列组合错误的一组是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徐光启——《农政全书》
C.贾思勰——《天工开物》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质量检测
第Ⅱ卷(非选择题)
选择题答案表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题 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案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
26.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填空:
图 一 图 二
⑴请填写出图一、图二中的五个政权名称:A ;B ;
C D ;E 。
⑵与图一F处相关的著名盟约名称是:
⑶观察图二并为该图命名:
⑷图二H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战役)是: ;相关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⑸据图二说出此时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属于太宗皇帝首创的是什么?(2分)
(3)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唐朝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6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材料二 国务院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转世灵童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盖历世班禅额尔德尼,皆倾心内向,捍卫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潜修内典,明心见性,为佛门众望之所归,为世人之所崇敬。今班禅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举行坐床典礼,并授汉藏两体文金印金册,用示荣褒,以期继续发扬爱国爱教之历史传统,广结善缘,以利西藏发展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
——公元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
材料三 2008年3月中旬,拉萨极少数人进行打、砸、抢、烧破坏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足够证据证明这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已引起西藏各族群众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2)“……今班禅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这个具有法律性质的规定开始于哪个朝代?这个朝代后来为加强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那些做法和规定有什么积极意义?
(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你如何看待达赖集团的这种分裂行为?你认为西藏地区今后继续繁荣进步的保证是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成功盘踞台湾多年,以海涛为巢穴……后因海滨各处奸民商贩,潜为资助……故严立通海之禁。”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材料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2)综合两则材料分析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为什么?
30.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探究一:捍卫主权
(1)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探究二:民族团结
(2)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采取了哪些政策?
探究三:总结感悟
(3)中华民族自秦汉开始一统,到元、明、清三朝经历了长达六百年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巩固。请概括说明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4)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BCCBD 6-10 DBBCA 11-15 ADCAD 16-20 AACBA 21-25 ADDAC
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每空1分,共10分。其余各小题每题10分。
26.⑴.A:辽;B:北宋;C:西夏;D:金;E:南宋⑵.澶渊之盟;⑶.金、南宋对峙形势图(金、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⑷.郾城大捷,岳飞;⑸.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每空1分)
27. (1)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2分) 
(2) “长策”指科举制度。(2分)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6分)
28.(1)吐蕃(现在的藏族);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2分)(2)清朝,驻藏大臣,西藏自治区(3分)(3)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4)认识:是一种分裂国家的恐怖行径,必定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 保证: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里,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行使民族自治权,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本地经济。(3分)
29.(1)闭关锁国。(2分)
(2)维护清朝统治(2分)清朝前期,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从18世纪下半期起,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分)
(3) 弊大于利。(2分)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2分)
30.(1)戚继光抗倭;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时取得两次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在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段边界。(3分)
(2)新疆地区:乾隆帝派兵粉碎了回部反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后来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不远万里重返祖国,乾隆帝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写出任意二点得2分)
(3)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元明清政府加强管辖、治理和开发;境内各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地区。(写出任意三点得3分)
(4)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一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自觉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当警惕并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坚决抗击外来侵略;只有团结各民族人民共同建设祖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2分)
阅卷注意:综合题答案不要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意思对、要点全即可得分,评分时须灵活掌握。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