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4 找因数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4 找因数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22:4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找因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养成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投影仪、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师: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你能列出什么样的算式?
生1:3×4=12。
生2:4×3=12。
师:你能说一说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2是3和4的倍数,3和4是12
的因数。
师:非常好。这是我们前面刚学习过的因数和倍数。本节课我们将在之前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找因数”。(板书课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拼一拼,画一画。
1.请同学们想一想,把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有哪几种拼法?
(1)在方格内画一画。
(2)用算式做好记录。
(3)看看你有几种画法,画完后与你的组员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自己的画法,老师板书。
生:我首先摆了2排,一排有6个。
师:用算式怎么记录的?
生:2×6=12。
生:我摆了1排,一排有12个,用算式表示1×12=12。
生:我也只摆了1排,一排有12个,用算式表示12×1=12。
老师根据学生汇报,依次板书:
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3.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认为一共有多少种摆法?
生:我认为一共应该只有3种摆法,因为1×12=12和12×1=12都是一样的图形只是记录的算式不一样而已。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老师擦掉重复的算式。
(二)活动二:想一想,试一试。
请同学们观察算式,你能得到12的哪些因数?你能有顺序地说出来吗?
生:12的因数有1、12、2、6、3、4。
师:他说的对吗?有没有遗漏和重复?
生:没有。
师:他是怎么做到的。
生:先找到所有乘起来等于12的数,然后根据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找出来的。
师:也就是利用乘法把12的因数一对一对地找出来。那么怎么做到不遗漏呢?
生:我们可以从1开始乘整数等于12,如果重复就擦掉。
师:那我们来试试:(板书)12=1×12
=2×6
=3×4
=4×3
=6×2
=12×1
生:我发现后面重复啦。
师:从哪里开始重复的?
生:从4×3那里开始后面全部重复了。
师:哦,是的。那我们可以怎么判断后面会开始重复呢?
生1:当后面的因数出现和前面相同的就开始重复了。
生2:当中间有个乘法因数交换位置开始,就开始重复了。
师:同学们观察非常仔细,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的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到12的全部因数了。如果要将12的全部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来,你有没有好的方法?
生:我发现12不变,它的第一个因数不断变大,后一个因数就不断变小。所以可以先从上往下数,再从另一边往上数。
师:你简直太棒了!观察非常仔细,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
师:我们刚刚用了乘法一对一对地找因数,其实大家知道我们还可以用除法来一对一对地找。(老师板书)
(三)活动三:找出18的全部因数,并与同伴交流。
师:同学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找出18的因数。
生动手操作、演算。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生1:我用乘法找出18的因数:
1、2、3、6、9、18。
生2:我是用除法找的18的因数:1、2、3、6、9、18。
师:观察这些数的因数,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生3: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不一样的。
生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生5:任何数乘1都等于它本身,任何数除以1也等于它本身。所以一个数一定会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生6:一个数最大的因数都是它本身,最小的因数都是1。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精彩,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善于观察,爱思考。
(四)引导得出“有序思考”的方法。
师: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总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那么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生:一对一对地找。
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
小结:是的。找一个数的因数,我们要“有序思考”,这样有顺序地一对一对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也不会遗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8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一练”第4题。
师:有多少种装法其实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有多少对不同的因数。
师:在这里,2×24=48和24×2=48算不算重复呢?
生:不算重复,因为一个因数表示的是盒子的数量,一个表示的是月饼的数量。
3.完成教材第38页“练一练”第5题。
五、拓展提升
把120分成两个因数的积,使他们的和是23,这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15和8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38页“练一练”第2、3题。
复习旧知,引起学生回忆,体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老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学生把画出来的情况用算式表示出来。
问一共有多少种摆法,引起学生观察。
有顺序地说出来,会引导孩子寻找便捷的顺序,引发有序思考。
学生自己总结不需要把所有情况都写出来,并发现开始重复的规律特点。
教师请学生上讲台演示,用计算器计算。
板书设计
找因数
1×12=12
12÷1=12
2×6=12
12÷2=6
3×4=12
12÷3=4
方法:用乘法依次找或用除法依次找,要有序,一对一对地找,不遗漏。
12的因数:1、2、3、4、6、12
18的因数:1、2、3、6、9、18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结合了单元前面知识,合理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突破了数学有序思考的思想,体会了数学思考带来的便利性。
不足之处:在新授课部分,教师引导较为细致,问题衔接较为紧凑。如果把问题精炼化,更多的知识生成在学生的小组合作中,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
教学建议:在课后练习中,加入探究几个数的因数的共同特殊特征,并形成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