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找质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若干个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比赛小游戏,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具拿出来准备好,听好要求,老师说开始我们一起动手,看看谁是今天的冠军。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一)拼一拼、填一填。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学生兴趣高涨,老师巡视指导。
选出拼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一起为他鼓掌。
生1:摆1行,每行12个。
生2:摆2行,每行6个。
生3:摆3行,每行4个。
……
2.师:下面我们用不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来拼长方形,同学们动手拼,并做好记录,完成书上的表格。
学生汇报,教师填表。
(二)找一找。
1.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并总结自己的发现。
生1:5个小正方形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5的因数只有1和5两个。
生2:6个小正方形能拼成两种长方形,6的因数有1、2、3、6四个。
生3:有的数只有2个因数,如2、3、5…;有的数不止有2个因数,
如4、6、8…
2.师:为什么2、3、5、7、11只能拼一种长方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师:(指着合数说)为什么它们能拼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呢?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它们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师:请你仔细观察因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小组讨论)
生:只有两个因数的数(2、3、5、7、11)。
有3个及以上因数的数(4、6、8、9、10、12)。
师:你能给这两类数取个名字吗?
(三)认一认,填一填。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生1:质数只有两个因数。
生2:合数有3个及以上因数。
小结: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师: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吗?(课件出示一组数)现在各组自己商量,喜欢挑质数就把质数挑出来,喜欢挑合数就把合数挑出来。看哪个组挑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
质数:2、3、23、31、37、41、47。
合数:25、33、49、51、63、74、36、70。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组在选择合数时判断得非常快,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
生: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再找到第三个因数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合数。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2~12中,质数有哪些,合数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12中质数有2、3、5、7、11;合数有4、6、8、9、10、12)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4题。
同桌合作完成。
五、拓展提升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以厘米为单位的质数,并且周长是32
cm。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32÷2=16(cm)16=3+13=5+11
长是13
cm,宽是3
cm或长是11
cm,宽是5
cm
面积:13×3=39(cm2)
11×5=55(cm2)
39<55,这个长方形面积最大是55
cm2
六、课堂总结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1、2题。
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动手拼一拼。
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拼一拼,边拼边填写书上的表格。
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同学们汇报。
揭示质数、合数的意义。
板书设计
找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一个数只有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12中质数有2、3、5、7、11;合数有4、6、8、9、10、12。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前提。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正确结论。
不足之处:学生合作习惯不好,让小组合作成了形式,而没有真正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建议:小组合作不要仅限于形式,要有详细的分工,真正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避免一问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