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多边形的面积
第1课时
比较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第49~5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方格纸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发现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意识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面积的等积变换。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附页2的图形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或认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那你知道它们谁的面积大么?
生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只要告诉我们这些数据就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比较了。
生2:把它放在一个边长为1
cm的小正方形的格子图里,数一数它们分别包含多少个面积是1
cm2的正方形小格,就可以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师:的确,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通过计算或者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
师(出示主题图):你能比较出下面这些图形面积的大小吗?你有什么好方法?想一想,再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生1:数格子,不满一格的按一格计算。
生2:剪拼,平移凑整。
生3:测量边的长度。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呈现例题,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观察一下,这里都有哪些图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及这些不规则的图形,用测量边的长度的方法能知道它面积的大小吗?
生:不能。
师:是的,我们测量边,只能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并不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那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究竟该如何比较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它们的面积。(板书课题:比较图形的面积)
2.小组合作交流,探索比较的方法。
师:你打算怎样比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边演示边说一说。
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发现代表性的方法。
3.学生汇报,交流方法。
(1)数格子。(不满一格的按一格算)
①和③、②⑤和⑥的面积相等,⑧⑨和⑩的面积也相等。
(2)利用附页卡:平移、旋转、重叠、对称来比较。
①平移到③,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所以①和③面积相等。②平移到⑥,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所以②和⑥的面积相等
⑤和⑥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所以⑤和⑥的面积都相等。②和⑥的面积也相等,所以②、⑤、⑥的面积都相等。
(3)割补平移。
⑨通过割补、平移与⑧、⑩的面积相等。
师:大家的方法真不少,总结的方法让老师很钦佩!
4.师:利用割补法,你还能得出哪几个图形面积相等?
⑧⑨和⑩的面积相等。(课件演示割补、平移的过程)
小结:像这样的分割、移补后,图形的面积没有改变。这就是数学上的“出入相补”原理。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一练”第1题。
独立观察,汇报时要说清楚你是用的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一练”第2题。
先仔细观察缺失部分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再选择。
3.完成教材第50页“练一练”第3题。
说明理由,并鼓励学生想一想,还能拼出其他图形吗?
五、拓展提升
请你画出面积是12
cm2,但形状不同的三个长方形。
长和宽分别为:12
cm、1
cm或6
cm、2
cm或4
cm、3
cm。
六、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需要老师帮你解答吗?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50页“练一练”第4、5题。
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唤起对图形面积大小的感知,为接下来判断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做准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观看课件演示几种方法的动态过程,直观理解。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特征后再解答。
板书设计
比较图形的面积
数格子法
重叠法
割补法(出入相补)
组合法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方法的提炼,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更注重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维目标的培养。
不足之处: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标准性(例如怎样移动)、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缺少方法和方法之间的对比,没有体现出不同方法在运用时的简便与优越性。
教学建议:老师可以设计练习,让学生根据图形的不同情况,在所学方法中学会选择更加简便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