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 练习七(1)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 练习七(1)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22:5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时
练习七(1)
复习内容:教材第85~87页的内容。
复习目标:
1.回顾本小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约分等知识。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牢固掌握本段知识。
3.培养学生系统知识,沟通联系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找最大公因数和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解决分数问题时,正确选择找最大公因数和约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1.谈话设问。
同学们:近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你会举例说明吗?
生: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约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通分等知识。
2.本节课我们重点巩固一下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约分等知识。
3.知识梳理。
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它们的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题。
在自然数1~30的数据表中圈出12和30的公因数,并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然后找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
==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思考:你是怎样做的?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7题。
回顾分数的意义,特别注意整体“1”的识别。
学生独立填写,同桌互相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8题。
回顾分数的意义,特别注意整体“1”的识别。
学生独立填写,同桌互相交流。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1题。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交流: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解题思路是一样的。都用除法,只是结果的表示方法不同。
四、拓展延伸
1.已知A=2×3×5,B=2×3×3×5,求A和B的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是2×3×5=30
2.一个分数加上它的分数单位后是1,减去它的分数单位后是,这个分数是多少?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40
m,宽30
m,要把它分割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菜地,(边长都为整米数),正方形菜地的边长最长是多少米?
40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10,所以边长最长为10
m。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教材练习七第13题。
2.课外作业:教材练习七第14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利用系统的练习,回顾和巩固了因数和公因数的有关知识,并且回顾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增加了短除法和分解质因数法求最大公因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不足之处:练习的形式不够丰富,应该再增加一些教材以外的练习。
教学建议:多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让学生自己总结并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